缩略图

谱好深度教学“五步曲”给天使插上翅膀

作者

魏星

重庆市永川区汇龙小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当下,如何有效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做准备?是我们每一个小数学老师应深思的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引下,应切实加强学生数学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插上翅膀,让学生的学习具有永不衰竭的内驱力、持久力,使师生双受益,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下面就以《三角形的面积》例作深入探究。

一、准确拟定教学目标

在深度解读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参,通过前测和问卷,深入了解学情,结合自身教学理念、风格、知识、能力储备,研究名师课堂的基础上,科学拟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积累活动经验,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若干个、剪刀。

二、理清教学思路

让学生借助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学习活动经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学习活动中,找到转化的方法,在观察、思考中找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通过直观学具想象、操作、验证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为后面研究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落实好各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我们少先队员特有的标志,你们天天都佩戴着它,可你们知道这条红领巾的面积有多大吗?

想研究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唤醒旧知

你们打算怎样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2.合作探究。

(1)理清学具

老师为每组的篮子里准备了一些材料,赶快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2)合作探究研究提示:

①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选什么材料?怎样转化?

②观察并说说:转化后的图形和原来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③梳理并准备交流: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多个三角形学具,为避免学生盲从下手,在合作探究之前给学生一个整理和熟悉学习材料的过程,并先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在小组合作中,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寻找到转化的方法,在观察、思考中找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展示交流

①拼组法

学生汇报,生生互动、质疑解惑,补充完善。

小结:不管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只要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根据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底 × 高 ÷2 来算。

理解公式:看来要算三角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三角形的那些信息?如果只用三角形的“底×高”算的是什么图形的面积呢?

②其他方法预设:割补法、折叠法。

③刘徽方法介绍

【设计意图:在小组展示交流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质疑补充,展示和完善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介绍《九章算术》中记载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感受数学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4.回顾梳理

观察这些方法,它们的共同地方是?

(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课堂作业)

1.基本练习

(1)课本92 页例2: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是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0cm

现在会求这条红领巾的面积了吗?需要知道什么信息?独立完成。(2)学校要在一块三角形空地上种草坪,算算这块草坪的面积?

独立完成,反馈两种方法,突出“对应”。

2.巩固强化

交警队准备在学校门口制作两块这样的警示标识牌,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独立完成,反馈两种方法。

9×7.8= 把两个一样的三角形警示牌拼在一起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算。3.拓展提升在我家卧室里有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玻璃窗,只量出底边是2m,你能求出这个玻璃窗的面积吗?

反馈不同方法,渗透转化。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解决课前提出的红领巾面积问题,让学生感受用自己探究出的公式解决问题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方法多样化中突出“对应”、“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小结全课,提出问题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能让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几种推导过程说给爸爸妈妈如果要研究梯形、五边形、甚至更多边形的面积,你们会做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收获,说感受,说公式的推导过程,总结全课知识要点,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思考,让学生的学习能生长开去。】

(五)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四、精心设计课后作业(一)作业目标:

1.检测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能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及时评价、反馈、指导学生的学习。

3.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作业准备:

作业设计意图:前后呼应,解决课前提出的红领巾面积问题,让学生感受用自己探究出的公式解决问题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方法多样化中突出“对应”、“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谱好反思三步曲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作为当下的教师,我们更要好地谱好反思三步曲(课前、课中、课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否跟上了“双减”步伐,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跟上了信息化2.0。反思我们的课前准备:学生学情调查、对教材、教参、名家课堂的学习,精心备课、准备教学具等;课堂呈现: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启发是否到位,学生的参与度是否较高,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落实、是否把握住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否得到有效突破等;课后:作业设计、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课后针对性辅导、学业质量检测等环节是否做到了科学合理,是否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做准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抓好学后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是否做到了深度学习,学业质量优异?数学核心素养得到了较好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否深厚?通过这样的深度学习,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既减负又提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爱学乐学,师生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