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评价实施策略研究
司马明珠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 726300
摘要:本文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探讨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首先,分析了“双减”政策的背景及其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评价的影响,指出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策略,包括实施多元化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注重素质评价、创新家校合作评价模式等。最后,本文展望了未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提出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以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实施策略;多元化评价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双减”政策的出台,基础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化。“双减”政策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和减少不必要的学业压力,旨在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数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是“双减”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过于注重单一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这与“双减”政策的精神相悖。因此,如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实施科学、有效的数学教学评价,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关键课题。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评价实施的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现状与问题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国家对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培养综合素质的要求日益加强,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政策要求各级学校和教师不再单纯依赖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个性化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改革教育评价方式变得尤为迫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这种方式容易让学生过于关注应试技巧,忽视了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长期的考试压力下,学生往往更关注如何应对考试,而非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未得到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传统的教师评价标准较为单一,过分依赖成绩,缺乏对学生个性、兴趣以及发展潜力的关注。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忽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独特表现,如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等。而这些能力正是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改革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评价方式尤为重要。评价体系需要更加多元化和灵活,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成长轨迹。例如,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课堂表现、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方式来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在多样化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将能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二、实施多元化评价的必要性与策略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单一的学业成绩评价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为此,实施多元化评价成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策略。多元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当注重学生的数学兴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数学实验、探究活动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表现可以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展示思维过程、解决数学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作业完成情况不仅仅看学生是否完成任务,更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解题策略等。数学实验与探究活动则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多元化评价,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三、强化过程性评价的实施途径
过程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展,而不仅仅看重最终的学习结果。在“双减”政策下,过程性评价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关键在于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每一步成长。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对问题的思考深度、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还可以通过日常作业、课堂小测、口头表达等形式,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此外,过程性评价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地思考和反馈。
四、注重素质评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发展。素质评价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体系,涉及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评价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注重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实践能力,例如,通过动手实验、数学建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数学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五、创新家校合作评价模式,形成教育合力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家校合作评价成为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家长作为学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创新家校合作评价模式,充分发挥家长在评价中的作用,是提升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家校合作评价模式应当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家访、家长座谈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要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状态,帮助家长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家庭教育。通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评价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评价模式亟需进行改革,向多元化、过程性和素质化方向发展。通过实施多元化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注重素质评价和创新家校合作评价模式,可以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入,教育评价体系将更加完善,评价内容和方式将更加科学和合理。我们期待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小学数学教育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向着更高质量和更公平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卿.以微项目化学习为载体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10):93-95.
[2]王冬晖.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08):34-36.
[3]陈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探究——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试卷讲评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08):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