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王玮茜
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050
在当今社会,康复保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既注重身体上的康复,又注重身心的综合提高。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显示出其独有的魅力与不可替代的价值。
1 中医康复护理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医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目的是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中国第一部医药经典《黄帝内经》,记载调理法、导引法、按摩法等一系列康复保健思想,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达到防病治病,恢康复康的作用。中医康复经过漫长的发展,集古人之智慧与科学之精华于一身,不仅是单纯的治病方法,同时也是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的综合康复思想。从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医学的恢复与发展,既是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也是中国与西方医学进一步融合发展的可能。
2 中医护理的科学内涵与外延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是我国传统医学一笔宝贵财富,以其特有的魅力,已成为当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大亮点。由于其安全、有效、经济、易操作等特点,人们普遍认为是集中医药和民俗之大成。具有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底蕴,集针灸、拔罐、按摩、中医等多种护理于一身,对人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调理。既紧扣“治未病”的核心思想,又以预防为主,同时也强调对患者的个体化诊疗,针对每个患者的体质特点、病情状况和环境等进行个性化的照顾,从而达到对患者进行精确的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3 中医护理的类型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有很多种,按其运用的方法及机理,可以归纳为:
针灸类:利用针灸工具在患者身上的不同部位进行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针灸方法主要有火针、电针、体针、放血等。针具种类多样,如梅花针、火针、头针、耳针,手法有拔插捻转等。通过对腧穴进行刺激,调整血液循环,从而发挥疗效。
灸法类:以灸法为主,通过将艾绒或其他药材点燃,使腧穴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将热力、药性通过体表传递到经络中,起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消肿散结等功效。灸法具有多种治法,如熏蒸和温熨等,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各种病症的诊治。
手法类:主要是以按摩、针灸等手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有足底按摩、捏脊护理、背部护理、按摩涌泉穴及小儿按摩护理等。按摩型的按摩护理,不但有益于健康,而且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对各种慢性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外治法:常用的护理有药浴护理、芳香护理、膏药护理、中医蜡疗和敷脐护理等,通过局部的药剂或身体的刺激来达到对身体的疗效。如:中医泡浴治疗采用中医熬制的药水泡在身体或局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之功效;熏香护理是指通过吸食草药散发出的香气,达到调整情绪,改善睡眠的作用的方法。
中医内服法:主要有处方应用、中医雾化吸入护理、中医泡茶、中医药酒治疗、食疗等。中医的内部服法讲究药物与食物的同源性,通过药物与材料的适当组合,达到调理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例如:红枣和枸杞具有补血的作用;山楂,决明子等具有助消化的功效;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的有菊花和绿茶。
中医炮制与加工技术:中医炮制技术是中医加工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中医饮片经加工后,既能减轻其不良反应,又能增强其疗效,又能保证其安全使用。中医的加工技术可分为中药材加工技术、饮片加工技术和中成药加工技术等。
4 中医护理的具体应用
4.1 慢性病管理
在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饮食调理、运动调理、情志调理,使病情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比如,针对糖尿病患者,中医护士会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采用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配合针灸按摩等方法,调整体内的血糖浓度,减少并发症。
4.2 康复医学
中医适宜性护理也被大量地运用于康复领域。通过针灸、拔罐、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结合现代化的康复手段,可以加快患者的功能恢复。譬如,针对脑卒中患者,医师可借由针灸治疗,以达到治疗效果;配合按摩治疗,可减轻肌肉紧张,提高关节活动性。
4.3 亚健康调理
随着人们的生活步调越来越快,工作的紧张程度也越来越高,亚健康现象越来越多。其特有的养生方法,适合于亚健康状态下的养生保健,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饮食、运动和情绪调理,使其达到身体和精神的均衡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比如,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的人,中医护士可以推荐枸杞、桂圆等滋补肝肾、安神定志的食品;同时还可以配合太极拳和八段锦等锻炼方法,减轻身体疲劳,调整情绪。
4.4 防止传染病
同时,它也注重“治未病”的理念,在病未至时,先调养气,增强体质,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比如,在感冒高发期,中医护士会推荐大家多吃大蒜、生姜等具有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的食品;同时还可以配合艾灸和拔罐等方法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 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康复的融合
在康复保健方面,科学技术对传统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采用了数字技术,实现了中医药的精确化。比如,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精准的 3D 影像为基础,辅助医师精准地寻找到合适的腧穴,从而规避了因“盲刺”而造成的隐患,提高了针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中医药的康复护理中,科学技术也是新的护理。中医按摩技术虽然疗效显著,但其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高。运用生物力学、解剖学等技术手段,将按摩技术定量化、规范化,从而使其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比如,利用生物力学方法,能够准确预测施加的力量、方向,从而实现最优的疗效,是实现骨骼肌运动能力的有效修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在康复保健领域的运用也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通过现代化的萃取及制备技术,可提高药效物质在体内的利用率,并通过量化药理研究,实现对用药的精准控制,提高药效。比如,利用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将有效组分制备成便于吸收的气雾剂或贴片,提高了口服药物的利用率和方便性。
将来,现代技术与中医康复护理的结合必将进一步深化。通过对患者生理数据、基因信息和康复训练的信息进行综合的研究,实现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利用虚拟现实及 AR 等先进的辅助手段,为患者提供沉浸式互动的治疗经验,提升患者的积极性与参与性。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远程的中医康复服务,患者在家也可以得到专业的康复引导,提高了康复服务的可及性,有助于深入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并为中医药的个体化诊疗策略研究奠定基础。
中医药在康复治疗领域的应用,是集传统知识和科学技术于一体的成果,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健康发展的关键途径。在全民健身观念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医药在康复方面的潜能必将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将使传统和现代化的融合更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