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方法与实践
刘丹
四川省东方兴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18000
摘 要: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全过程跟踪审计对于有效控制项目成本、保障投资效益具有关键意义。本文深入探讨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内涵与重要性,详细阐述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各阶段的审计方法, 包括投资估算审核、限额设计监督、招标文件审查、工程变更管控、结算资料核对等核心要点。剖析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审计介入时机难把握、审计人员专业局限、信息沟通不畅等挑战,提出优化介入节点、加强人才培养、搭建信息平台等应对策略,旨在提升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质量,推动工程造价管理精细化发展。
一、引言
随着工程项目规模扩大、投资增加,工程造价管控难度日益增大。传统事后结算审计难以满足现代工程建设需求,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应运而生。它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实时监控造价动态,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对确保项目资金合理使用、提高投资回报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工程造价管理走向科学化、精细化的必由之路。
二、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重要性
1.成本控制精准化:从项目伊始便介入审计,对各阶段费用进行预估、核算与监控,避免成本失控。在决策阶段精准估算投资,设计阶段通过限额设计优化造价,施工阶段严控变更,将成本始终控制在合理区间。
2.风险防范前置化:提前识别潜在造价风险,如政策变动、市场波动、设计缺陷等引发的成本增加。在招投标阶段审查合同条款规避风险,施工中实时关注风险因素,及时调整策略,降低风险损失。
3.投资效益最大化:保障项目资金流向合理,避免浪费与超支,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通过优化造价管理,助力项目按时按质交付,尽早实现运营收益,提升投资回报。
三、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各阶段方法
(一)项目决策阶段
1.投资估算审核:审查估算依据的充分性与合理性,包括市场调研资料、类似项目数据等。核实估算指标选取是否恰当,如建筑单方造价、设备购置单价,运用专业软件或经验数据对比分析,确保投资估算能真实反映项目造价需求,为项目立项提供可靠资金参考。
2.项目可行性研究审计:评估可行性报告中经济分析的准确性,考量成本效益、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计算是否正确。审查项目选址、建设规模、技术方案对造价的影响,提出优化建议,从源头把控造价。
(二)项目设计阶段
1.限额设计监督:配合设计单位,依据投资估算确定设计限额,分解到各专业、各单项工程。审核设计方案是否满足限额要求,对比不同设计思路的造价差异,督促设计师优化设计,在保证功能前提下降低造价,如通过结构选型优化减少混凝土与钢材用量。
2.设计图纸审查:从造价角度审视图纸完整性、准确性,关注标注尺寸、材料规格、做法说明等细节。发现设计漏洞、矛盾或过度设计之处,及时沟通修正,避免施工阶段因图纸问题引发变更与造价增加。
(三)项目招投标阶段
1.招标文件审查:重点审核招标范围是否明确,避免漏项或重复招标;评标办法是否合理,防止倾向性条款影响公平竞争、抬高造价。审查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确保项目特征描述准确、工程量计算无误,为投标报价提供公平基础。
2.合同条款审计:对施工合同中造价相关条款,如计价方式、结算办法、工程变更处理、风险分担等进行严谨审核。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防止合同漏洞导致后期造价纠纷,如约定材料价格波动调整机制,合理分担市场风险。
(四)项目施工阶段
1.工程变更管控:建立严格变更审批流程,对变更必要性、合理性进行论证。审核变更方案对造价、工期的影响,对比不同变更方案成本,选择最优解。全程记录变更事项,为竣工结算提供详实依据,防止随意变更造成造价失控。
2.工程进度款审核:依据合同约定、实际完成工程量与形象进度,核实进度款申请是否准确。检查已完工程质量是否合格,防止超付工程款,同时确保施工单位资金流顺畅,保障项目推进。
(五)项目竣工结算阶段
1.结算资料核对:全面审查竣工图纸、设计变更、签证、工程量计算书等结算资料完整性与真实性。核实资料签字盖章是否齐全,数据逻辑是否合理,对疑点资料深入调查,确保结算依据可靠。
2.结算造价审核:按照合同计价方式,重新核算工程量、单价与费用,对比施工单位报送结算与审计初稿差异,逐项核实调整。重点关注新增项目、高价材料、隐蔽工程结算,确保竣工结算造价准确反映实际工程成本。
1.审计介入时机难把握:介入过早可能干扰项目正常推进,过晚又难发挥全过程优势。尤其在一些紧急项目或复杂流程项目中,难以精准确定最佳介入节点,影响审计效果。
2.审计人员专业局限: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工程技术、法律法规等多领域知识。但实际中部分人员专业单一,对新技术、新工艺造价把控不足,难以应对复杂项目审计需求。
3.信息沟通不畅:审计涉及项目各方,信息传递易受阻、失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与审计部门之间缺乏高效沟通平台,数据共享不及时,影响审计判断准确性与及时性。
五、应对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实践挑战的策略
1.优化审计介入节点:根据项目类型、规模、复杂程度制定个性化介入方案。重大项目前期组建预审计团队,提前调研;常规项目在关键里程碑节点介入,如设计完成、招投标前,既保障审计监督,又不干扰项目节奏。
2.加强审计人才培养:开展跨学科培训,定期组织工程造价、工程技术、法律等知识讲座与案例研讨。鼓励审计人员参与项目实践,积累经验,打造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提升审计能力。
3.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项目管理平台,集成设计、施工、造价、审计等多模块信息。各方实时上传、更新数据,审计人员在线查看、分析,实现信息流畅通,提高审计效率与准确性。
六、结论
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手段,各阶段科学审计方法是保障项目造价合理的关键。尽管实践面临介入时机、人才、信息等挑战,但通过针对性策略应对,可优化审计流程,提升审计质量,实现工程造价精准管控,为工程项目成功落地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工程造价行业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邓维盘.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低碳世界,2017(32):268-269.DOI:10.3969/j.issn.2095-2066.2017.32.182.
[2]李兵.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消费导刊,2017(37):45,66.DOI:10.3969/j.issn.1672-5719.2017.37.054.
[3]邹俊红.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控制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180,186.DOI:10.3969/j.issn.1671-3818.2017.1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