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文学写作: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余露
成都东部新区石板凳学校 641413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创新性有待提升
当前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一般会选择课堂讲解,为学生布置写作作业等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这类教学活动缺乏互动创新,对于学生的兴趣激发有限。一些地区的教育教学设备不足,数字化设备引入有限,对应教学内容拓展质量容易打折扣。
2.学生写作积极性不足
学生对于写作文的认知比较浅,再加上相应的作文任务比较枯燥,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不足。同时,教师在进行作文批阅时,大部分的反馈比较简单,并且以批评为主,学生在作文上的获得感有限,自然缺乏积极性和自信心。
3.学生积累的文学知识不够用
初中阶段学生虽然有一定的阅读量,但无论是语言的掌握还是文学知识的累积,其都存在欠缺的地方。也正因如此,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也更容易出现凑不齐字数、表现力缺失以及中心思想偏移等问题。
二、名著阅读的实践效果
1.名著的常见特点
(1)深刻性
一般的名著都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在很多方面会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背景。其中也会夹杂一些对当时时代的思考、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以及对各类伦理、哲理的深思。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对四大家族的兴衰起落进行描写,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2)艺术性
许多的文学名著都有很强的艺术性,其自身的辞藻、句式、修辞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技巧,以四大名著为例,其中不乏有意境的诗词描述,都具有极强的语言艺术性。除此之外在人物塑造上,许多人物形象鲜明且富有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其中的人物刻画手法表达方式等进行学习,以提升写作能力。
(3)经典性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在于其能够跨越地区文化限制和语言影响,将自身的精神传递给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读者。以《三国演义》为例,其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对日本欧美等国家的影响显著,时至今日,许多文化作品内容也能够看到三国的影子。
2.名著阅读的实践效果
(1)培养学生审美力
名著中的许多语言足够精美,且对于各类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类语言内容提升美的感知力。并且许多名著作品的情节安排十分巧妙,学生也可以依靠仿写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文字表现能力。
(2)扩展学生知识面
许多的文学名著都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关,阅读名著内容学生也可以积累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与人物故事,进而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与此同时,不同知识文化背景之下蕴含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存在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进行不同文化思想的碰撞,开拓自身思维,并运用到文章写作之中,增加文章的详实程度。
(3)塑造学生文学观
许多名著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其能够充分反映当前时代的各类问题,学生透过阅读名著可以深入理解文学的社会属性。在阅读与理解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学流派的不同写作风格,及时形成自身的文学审美标准,以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同时文学作品中也许反映了许多作者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提升学生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
(4)锻炼学生写作力
名著阅读活动对于学生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积累大量的阅读素材,也可以学到一些有用的人物塑造方法、情节框架设置技巧,大大强化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名著阅读拓展写作素材
名著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朝花夕拾》通过对鲁迅年少时期的回忆,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学生在写作时,可以从中提取有关“成长”“社会”的相关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并且其中也不乏一些名言警句,至今仍然受用。《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状况,学生也能够体会到那个年代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勇于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一些“英雄人物”“自强不息”等主题下,学生也更容易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
2.名著阅读优化写作思路
名著阅读中有许多的写作技巧、结构安排及叙事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思考角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学生的写作思路,增强学生写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并且大部分名著在开展情节编排时有一定的相通性,学生可以整合这类内容,加以模仿学习借鉴,让自己的作文更具条理性,避免内容散乱找不到重点。除此之外,随着学生的阅读量提升,相关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有助于其在阅读作文题目时更容易找到文章主题,避免出现跑题现象。
3.名著阅读塑造写作风格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通过分析不同名著的写作风格,来提升自身的写作实践能力。
在学生读完《西游记》与《海底两万里》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设置相关教学案例,对两本著作的写作风格展开探讨。
情景导入环节可以依靠问题导入的方式:
教师:大家都读过《西游记》和《海底两万里》两篇名著,你们觉得这两篇故事中哪些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呢?
学生:孙悟空、如来佛、尼摩船长……教师:那你们又为什么会对他们印象深刻呢?
学生:作者写的比较生动,给人的留下的印象比较特别
在导入之后,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对具体的描写刻画内容进行分析,带领学生一起看看吴承恩、凡尔纳是如何刻画人物的,在进一步分析二者对于人物刻画的异同点。
完成分析之后,教师可以展示几段文中的话,引导学生根据其写作风格进行模仿,并在台前展示出来,评选优秀模仿者。
经过上述的教学流程,学生会对名著的写作风格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更能依托技巧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
四、结论
让学生跟随名著锻炼写作技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明确阅读写作技巧的同时,也能丰富相应的知识积累,提升文章的理解能力。学生积累的内容增加、技巧运用熟练,相关的写作活动效率也会有较大提升。在后续的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的学兴趣,让名著走进写作教学活动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1]孙卫艳.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 (11): 18-20.
[2]王芳. 群文阅读理念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J]. 启迪与智慧(上),2025, (03): 56-58.
[3]钱国芬. 初中话题作文写作教学与指导策略研究 [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 2025, (03): 40-42. DOI:10.13525/j.cnki.bclt.202503013.
[4]孙成祥. 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 [J]. 语文世界,2025, (09): 56-57.
[5]李朝国. 用好“课文”这一载体——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析[J]. 中国教师, 2025, (03): 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