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大数据平台的水利工程测量研究与分析
杨亮
江苏亚泰水利有限公司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工程测量是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不仅可以为水利工程的稳定性提供保障,还能提升工程的安全性。利用传统方法测量水利工程,在数据收集、处理以及分析等环节均存在问题,工作效率低,测量结果精准度不高,无法与现代水利工程建设需求相适应。鉴于此,本文主要以智慧大数据平台为切入点,分析其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应用的优势,同时从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等多个角度出发,探究智慧大数据平台的具体运用,保证获取的数据真实、准确,为后续水利工程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智慧大数据平台;水利工程;测量
引言
水利工程测量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环节,其工作有效性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推进。近年来,水利工程发展迅速,应用的技术手段愈发先进,但与此同时,对水利工程测量的要求也明显提高,传统测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水利工程测量要求,存在数据处理效率不高、测量结果不准等问题。对此,相关人员应该积极应用智慧大数据平台,为工程测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智慧大数据平台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应用优势
1.1 快速采集和处理数据
以智慧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开展水利工程测量工作,各类数据信息的采集能做到实时化、高效化,加快测量数据处理速度。针对水利工程测量期间产生水位、流量、水质等基本信息,同样能实现动态监测,并借助数据分析算法,加快数据的整合速度。同时,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深层次挖掘,提升数据利用率。此外,在平台的运用下,测量工作在开展期间,无论是数据的采集还是处理,均能体现自动化特征,效率快,精准度高,且能将工作人员的负担减轻,节约工作时间与成本。通过数据的分析及挖掘,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水利工程运行及管理过程优化,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1.2 实时监测和预警
依靠智慧大数据平台,水利工程能得到密切监测,随时了解工程的运行状态,并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分析工程存在的问题,保证异常现象出现时能第一时间预警,为相关人员问题的处理提供方便。同时,通过对历史数据及实时数据的对比分析,相关人员可以快速找出潜在的隐患和问题,包括水位偏高、流量不正常等,提前制定预防措施,保证异常现象能得到合理处理,将隐患和风险遏制在源头。
1.3 数据可视化与共享
在水利工程测量过程中,通过运用智慧大数据平台,数据信息的呈现更为清晰、直观,且方式多元,诸如利用图表、地图等,相关人员能通过信息掌握工程运行工况,明确运行期间的问题。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借助平台制定相应的决策方案,为工程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在平台的运用下,数据还能实现共享与协同,不同机构及用户之间可以在平台上沟通,使数据信息得到高效运用,使信息充分共享。
2基于智慧大数据平台的水利工程测量
2.1 基于智慧大数据平台的水利工程测量思路
本研究主要借助智慧大数据平台对测量数据收集、处理以及分析,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处理。同时,运用机器学习、云计算等方式,立足工程实际,预测和模拟测量数据,为水利工程管理决策制定提供参考,提升管理效率与水平。
2.2 智慧大数据平台搭建
智慧大数据平台最底层为数据采集和存储层,主要包含与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的数据。平台本身有数据预处理功能,包括清洗、编码等,能高效率完成测量数据预处理。结合数据特征,在平台各个数据库中存储,使平台中涵盖实际测量数据存储和结构化数据存储等。同时,智慧大数据平台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诸如分布式协调服务等,为移动端的展示与查询提供便利,加快数据信息利用和共享速度。
2.3 基于智慧大数据平台的水利工程测量实践
在水利工程测量中,以智慧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可以快速完成测量数据的收集、处理等工作,有助于测量效率的提升,也能保证获取的测量结果精准无误。
(1)测量数据自动化收集
依靠智慧大数据平台,采用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先进技术,实时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包括水位、流量、温度等。在信息采集环节,可以采用激光雷达和无人机等工具,以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方式获取测量信息。诸如,在工程测绘阶段,利用无人机装配的摄影设备,从空中对建设项目进行拍摄,捕获广域的高清晰度图像数据。借助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加快数据信息的处理、分析速度,制作出精准、清晰的地形图和三维模型,保证后续数据应用能更为便捷,使数据全面共享。
(2)测量数据预处理
测量期间采集的原始数据存在缺失值、噪声、异常值。这类数据是多方面因素干扰所致,若不能及时处理,后续数据分析和应用很难做到精准无误。因此,为提高数据利用率,使获取的数据更为真实、可靠,需要通过智慧大数据平台,对测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在对数据预处理期间,需要完成清洗、校正等工作,确保数据质量达到既定要求。
①测量数据清洗。在开展此项工作过程中,需要对测量数据中的异常值、缺失值、噪声等全方位监测,利用合理的方式处理。对于异常值而言,具体是指和其他数据存在偏差的数值,这类数值与设备故障、测量不精准等有关;缺失值则是指在多方面因素的干扰下,数据出现缺失,可以利用合理可行的方式填充、插值,由此达到补充缺失值的目的;在去除噪声时,可以应用的方式方法较多,包括滤波、平滑技术等方式,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利用率。
②测量数据校正。在某些条件下,原始数据会被环境、测量设备等多方面因素干扰,导致测量数据不能直接运用。针对此的情况,可以采用校正的方式解决。诸如:在测量水利工程期间,温湿度对影响其结果,需要格外注意,合理校正、计算,使测量值与实际吻合。
③测量数据筛选。针对大数据集而言,其中涵盖的数据较多,部分数据存在冗余问题,甚至有的数据不具备可参考性。为保证获取的数据更有价值,需要利用筛选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依照水利工程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信息,为后续的分析和应用提供便利。
(3)数据分析
在开展此项工作时,需要在保证测量数据收集、处理规范合理的基础上,依靠智慧大数据平台,借助分布式计算能力及高性能分析工具,对处理过的数据信息深层次挖掘,包括水位、流量等,并对地形地貌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准确提取,精准识别监控视频中的异常行为。通过深层次分析,了解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对可能的风险点和隐患准确预测,并采用科学的方式分配各类资源。同时,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训练与学习,建立准确的数据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水文情况,以便水利工程的运营决策能做到有据可依。此外,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识别不属于任何簇的数据点或和正常模式存在的差异的数据点,快速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4)测量数据存储
基于智慧大数据平台,结合要求建立分布式数据库,快速处理、计算测量数据,提升数据处理时效性、吞吐量。在开展测量工作过程中,水利工程方面会包含大量数据信息,且测量点位多,对数据处理的要求高,所以若依然沿用传统中央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处理,很难使处理的效率提高。为将此问题解决,可以采取建立分布式数据库的办法,在不同节点将数据保存好,并行处理所有点位的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数据的动态迁移提供支持,使荷载保持在均衡状态,有利于平台的平稳运行。
(5)测量结果应用
将测量结果与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等多个环节整合。比如:结合测量数据分析结果,对水利工程设计方案合理优化,同时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针对性地制定工程运行维护方案,保证工程安全性在提高的同时,综合效益可以实现最大化。
结束语:
综合而言,在水利工程测量中,智慧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可以加快测量数据的收集、处理以及分析速度,动态掌握水利工程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有助于工程测量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为促进水利工程测量工作深入推进,应该强化智慧大数据平台的运用,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平台优化与完善,提高测量精准度。
参考文献:
[1]杨李.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52(09):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