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吴云芳
厦门市翔安区第五实验小学 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
引言:情境教学是融情于境的课堂教学方法,当前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有必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身心特点,积极地应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品质,而且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水平。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再加上道德与法治知识也相对晦涩难懂,如果一味地使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必然会影响学生的理解。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则可以弥补不足,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现健康成长。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将教材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既能够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认知水平,又能够帮助小学生了解保护自己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第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也是非常高的。通过合理地应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感受、认知、了解社会生活,使其在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1]。由此便可以看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主要是以教材知识点讲解为主,缺少对学生学习情况及身心特点等方面的关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仅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导致该学科形同虚设、不被重视。而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利用生活化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或者让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则能够更好地营造教学环境,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2]。例如,在《大家排好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随意插队、不排队的现象,之后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我们在什么时候需要排队?为什么要排队?”并鼓励学生们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此帮助他们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年龄较小、想象力特别丰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知识设置故事情境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语言阐述故事内容,以此帮助小学生快速融入道德与法治情境学习中,并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道法知识。例如,在《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在讲解教材案例、分析案例人物如何践行传统美德的基础上,讲解校园中常见的诚信故事,并让他们以小组合作方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悟,同时教师也要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美德内涵的理解。
(三)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爱动,所以课堂是否有趣会对其课堂参与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其中,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时候,必须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组织和设计游戏,以此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3]。例如,在《应对自然灾害》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击鼓传花”的游戏情境,在手绢落到一名学生手中的时候,借助多媒体设备演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若没有回答上的话,教师可以为其布置相应的作业,以巩固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其更加积极地参与日后的学习活动。
结论:通过上述文章的研究可以得知,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长时间以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陷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又能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因此,为了将其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教师需要依据新课标要求及育人目标不断挖掘教育资源、调整教学方法,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以确保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够通过不同的形式渗透于课堂中,促进小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倪振贤.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 智力,2024, (26): 195-198.
[2]徐新玉.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N]. 山西科技报, 2023-06-06 (A06).
[3]李润菊.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求知导刊, 2022, (21):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