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化传承视域下小学美术单元教学案例

作者

陈姝婧

东莞市凤岗镇油甘埔小学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地区乡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稳定性,是现代教育教学中用来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对于小学美术学科而言,要充分挖掘本地区特色乡土文化资源,将其适度改造应用到单元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这既能够拓展单元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又能够传承乡土传统文化。对此,本文以乡土化“为凤岗排屋楼代言”课程为例,试图分析文化传承视域下小学美术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单元教学;文化传承;策略

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与艺术底蕴的学科,能让学生形成感受美、发现美和探索美的意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需聚焦核心素养,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相统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凤岗地区的客侨文化在当代社会得到了新的延伸与发展,学生应大胆接触本土优秀文化,并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客侨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树立文化自信。

一、小学美术实施单元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一)解决学生学习碎片化问题

单元教学加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所有的知识点像散落的珍珠一样被串了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它与单课时教学相比,可以一个阶段多课时去完成。教师选好主题后可以用多课时来完成,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获得知识结构相对完整和综合的学习内容。单课时的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得相对零散,难以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单元教学是基于整个单元整体来设计的,注重教学多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而且它的教学形式是多种的,更不必仅局限于课堂。

(二)为结构化教学提供新思路

基于新课改的素养导向,教师对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是落实学科教育立德树人、深化课程结构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途径。通过对小学美术实施单元教学,可以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有利于教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探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新路径。同时,对小学美术进行单元教学策略研究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改变目前小学美术教学的“少慢多费”的问题,还能增加教学的弹性,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的转型与升级,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文化传承视域下小学美术单元教学策略研究——以“为凤岗排屋楼代言”为例

(一)确定单元目标,完善单元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关系着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学情、教材,整体出发,统筹安排。考虑到美术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践性,教师应立足教材,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寻找和挖掘单元的主题和要素,确立单元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课时目标的有效衔接来实现单元整体目标。

在“为凤岗排屋楼代言”的单元教学开始前,除了明确教学目标外,教师还应准确把握学生认知水平,通过前期的准备活动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如通过微课《客侨印记,遗脉相承》的欣赏、学习,学生以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方式,初步了解排屋楼的造型特征,了解排屋楼的装饰和防御特色,总结出排屋楼“中西合璧”建筑特色。也可以通过《客侨小导游》小品创编,要求各学生小组根据成员收集的排屋楼资料选择一到两座排屋楼景点将素材创编。演绎过程中,“小观众”对排屋楼困惑的真诚发问,“小导游”的解说趣味横生,有历史发展,有名人故事,有客侨民俗……,让在场师生在精彩的表演中对凤岗排屋楼的建造缘由、发展历史印象更为深刻。

(二)开展实践活动,增强课程学习体验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和探究性教学,提高学习效益,必须秉持开放的课程资源观。鼓励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民间艺术作坊等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以便通过优质校外艺术资源共享,提升艺术教学的质量。

在“为凤岗排屋楼代言”的单元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客侨文化的魅力,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凤岗村落,让学生带着对排屋楼历史的好奇、对排屋楼建筑的疑惑,开始探索之旅。走一走、看一看、访一访、拍一拍,深入感受历史文化带给排屋楼的历史沉淀,了解了排屋楼的组合构成、造型特征。如排屋布局整齐,瓦面密桁密桷,盖双层瓦;与排屋配套的碉楼则是集防卫、居住功能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造型方正,建造坚固,墙体开有窗和枪眼,融合中西建筑艺术。在深入大街小巷的过程中不仅发现排屋楼之美,更萌发了亲近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创作激情愈发浓烈。

(三)自主设计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具体的学习情景和学习任务中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因此基于新课标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教师应组织更多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完成由外在知识到内化能力的转变,真正让学生实现成长和进步。具体而言,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从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出发,不断给与学生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意识,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为凤岗排屋楼代言”的单元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千里江山图》系列文创产品集锦,带领学生认识文创产品,了解文创产品的特点、分类及设计过程。小组讨论决定排屋楼文创产品的样式,如排屋楼团扇、排屋楼钥匙扣、排屋楼文件袋、排屋楼雨伞等等,并在上一节课的排屋楼绘画作品中提炼排屋楼造型,可整体、可局部,可图形、可文字,巧妙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设计草图表现自己的构思与创意,呈现排屋楼的建筑特色及悠久文化。另一方面,排屋楼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能够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改进的习惯,激发学生旧物新用、物化创意的兴趣。根据设计图,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且适当的材料,积极参与到排屋楼文创产品的制作中。

总之,通过“为凤岗排屋楼代言——凤岗排屋楼文创产品设计”大单元课程的学习,学生更加了解了凤岗排屋楼的故事,客侨文化的发展,自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不断提升。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美术教师应继续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持续开展大单元教学,不断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知识技能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荣婷婷.校本教研环境下的小学美术区域教研的探讨[J].才智,2016(26):95.

[2]朱德冲.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