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罗雪琴
内江市翔龙中学 641000
引言: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传统单一学科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跨学科融合作为创新教育理念,旨在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多元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承担着提升学生语言表达、文化素养与思维品质的重要使命。将跨学科融合引入初中语文教学,对革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跨学科融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其实施策略与实践路径。
一、明确语文主体地位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语文教师也运用到了跨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但是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过于强调了其他的学科,但是却忽略了语文教学才是跨学科学习的一个重点方面,其他学科知识的引入都需要服务于语文的教学目标,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达到语文教学目标,当下的教师往往不好把控其他学科与语文学科融合的内容,这就会使得跨学科融合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讲解一些有关于历史的作品,比如,在讲解某一诗词或古诗时,可以融入历史学科的内容,为学生讲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等,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文本的语言、情感与写作技巧。但是要注意融入的历史学科内容不宜过多,要把控好时间,避免由于内容过多而导致后续内容时间较少的情况,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跨学科的作用,为语文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也学习到了其他学科的内容,刚个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学生也更愿意将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二、合理选择融合内容
教师不仅仅要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明确语文的核心地位,同时还要注意融合内容的选择。这些内容的选择,关乎着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师选取的内容要和语文学习的内容有关联,这样才能够使得融入过程变得更加自然,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教师在选取融合的内容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适合本班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下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可以利用课上时间去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调查问卷,这样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能够使得融合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更加有效融入的内容,才会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更愿意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上,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各种各样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提升对于语文学科的喜爱程度,为他们日后学习语文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初中阶段语文课堂上大多都是教师讲解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真正的实现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即使实现融合,但是效果仍然不够理想。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要从自身的语文课堂入手,进行分析和反思,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让课堂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还能够更好的与不同的学科,有效的进行融合。比如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或一些主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置各种各样的跨学科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比较新颖,他们更加愿意主动的进行探索和思考,不仅仅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如围绕“传统文化传承”主题,教师可以将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或艺术学科的内容进行大整合,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的探究,在探究中感受知识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
总结:跨学科融合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对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与不同学科的有机融合,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实践中,教师需明确语文主体地位,合理选择融合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确保跨学科融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效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技术手段的进步,跨学科融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将更深入,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枝梅.基于素养目标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J].学周刊, 2024(3):152-154.
[2] 陈曦.核心素养下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电脑校园, 2023:11007-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