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总成装配工艺的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
刘义法 牟传威
上汽通用东岳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动力总成作为汽车的“心脏”,其装配工艺水平是衡量整车制造质量的重要标志。传统装配方法存在人工依赖程度高、一致性差、质量追溯难等问题。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为动力总成装配工艺带来了全新变革。通过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操作、引入视觉检测与智能扭矩控制设备、利用 MES系统实现过程追溯与质量闭环管理,企业可在提升装配质量的同时实现柔性化与自动化协同。
一、汽车动力总成装配的现状与挑战
1.1 传统装配工艺流程简述
传统汽车动力总成装配流程围绕发动机和变速箱等核心部件展开,有着相对固定的环节。发动机装配先进行缸体、缸盖等基础部件的清洗,随后依次安装曲轴、活塞、连杆等核心组件,接着装配气门、正时系统等辅助装置,最后进行油底壳、进排气歧管的安装。变速箱装配则包括壳体清洗、齿轮组安装、换挡机构装配等步骤。最后通过下线检测确保基本性能,整个流程多依赖人工操作和传统设备配合。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传统汽车动力总成装配存在诸多问题。人工操作误差较为常见,在螺栓拧紧力度控制、部件安装对位等精细操作中,人工难以保证一致性,易影响装配质量。信息孤岛现象明显,装配过程中各环节的信息多通过纸质记录或独立系统存储,难以实现实时共享与交互,导致问题追溯困难。装备不协同也是一大难点,不同设备的运行数据无法有效联动,设备间的生产节奏难以协调,易出现工序衔接不畅、生产停滞等情况,制约了装配效率的提升。
1.3 智能化升级的必要性
汽车动力总成装配的智能化升级是市场需求和制造模式变化共同推动的结果。当下消费者对汽车性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装配方式难以满足高精度、高一致性的生产需求。同时,汽车制造模式向多品种、小批量转变,传统生产线的柔性不足,无法快速适应产品迭代。此外,工业4.0 浪潮下,智能制造成为行业发展趋势,通过智能化升级可实现生产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质量优化,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智能化升级势在必行。
二、智能化技术在装配工艺中的应用
2.1 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应用
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在汽车动力总成装配中应用广泛。在螺栓拧紧环节,机器人可按照预设程序进行不同机型的柔性化拧紧,并确保拧紧扭矩符合标准;部件搬运时,机器人凭借灵活的机械臂和精准的定位能力,可高效完成发动机、变速箱等整机或重型零部件的转运,减少人工劳动强度;精密定位方面,机器人通过视觉引导等技术,能将活塞、轴承等精密部件准确安装到指定位置,保证装配精度。协作智能机器人则可模拟操作工安装配合件,如抓取齿轮进行认齿安装,大大提高装配的灵活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2.2 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系统
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系统通过多种技术集成,保障动力总成装配质量。视觉检测系统利用高清相机和图像识别算法,对零部件的外观缺陷、安装到位情况等进行实时检测;扭矩监控系统可实时采集螺栓拧紧过程中的扭矩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警并停止操作;在线测试系统能对装配后的动力总成进行性能测试,如变速箱的换挡顺畅度、油压波动、传动扭矩等。这些系统相互配合,形成全流程的质量监控网络,及时发现和处理装配问
题,提高产品合格率。
2.3 数字孪生与信息化管理系统
数字孪生技术在汽车动力总成装配线建模与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它通过构建虚拟的装配线数字模型,模拟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运行、工序流转等情况,可提前发现生产瓶颈并进行优化。MES 系统作为信息化管理的核心,能实现装配过程的全面管控,包括生产计划排程、物料追踪、设备状态监控、质量数据管理等,将分散的生产信息整合起来,实现各环节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为智能化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三、智能装配系统的构建与优化策略
3.1 装配线智能化改造路径设计
汽车动力总成装配线的智能化改造需遵循系统且严谨的流程。规划阶段要深入调研生产需求,包括产能目标、产品型号多样性及质量标准,同时全面评估现有生产线的设备状态、工序瓶颈和空间布局,以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目标和方案,明确哪些环节优先实现自动化、哪些需要保留人机协作空间。选型时需结合装配工艺特点,例如压装关键零件需选择具备高精度力和位移传感器的压机,防错检测环节要匹配适合的视觉系统和传感器,信息化系统则需考虑与企业现有 PMC 等系统的兼容性。集成环节是改造的核心,需通过工业总线、物联网网关等技术将机器人、检测设备、输送系统及管理软件连接成有机整体,实现数据实时互通和设备协同工作,同时进行程序调试确保各环节动作衔接顺畅。测试验收阶段要进行全流程模拟生产,检验设备运行稳定性、数据传输准确性和生产效率等指标,针对出现的设备冲突、数据延迟等问题进行调整优化,最终确保改造后的装配线既能满足当前生产需求,又具备一定的扩展能力以适应未来产品升级。
3.2 人机协同与柔性生产实现
人机协同与柔性生产是智能装配系统适应市场变化的核心能力。柔性化布局方面,装配线采用可实现多机型快速切换的模块化设计,将拧紧、压装、检测工位等划分为独立模块,并能实现适应不同机型的变位控制,各模块通过柔性输送系统连接,当切换产品型号时,只需工作台变位或调整模块位置和数量,即可快速切换至另一型号生产,大幅缩短换型时间。多品种混流装配中,人机协作方案需精细划分职责,机器人负责螺栓自动拧紧、重型部件搬运等重复性强、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工人则专注于复杂部件的预装、异常情况处理等需要判断力和灵活性的操作。
四、结语
汽车动力总成装配的智能化转型已成为推动整车制造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通过融合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数字孪生与信息化平台等先进技术,可实现从单点自动化向系统智能化的跨越发展。企业还需在标准化接口、数据融合、设备协同等方面持续创新,推动智能装配系统的高效运行与可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强,赵斌.基于智能制造的发动机装配线改造研究[J].汽车工程,2023,45(2):178-183.
[2]刘洋,孙志强.工业机器人在动力总成装配中的应用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22,51(8):91-95.
[3]王凯,周俊.面向汽车动力总成的数字化装配工艺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23,45(10):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