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与学生全面发展
代晶晶
湖北省武汉市七一中学 湖北省 430012
一、引言
教育作为国之大计、民之大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的提出,是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在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实现五育的有机融合,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内涵与意义分析
(一)五育的内涵
五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五大支柱,共同构建了全面发展的育人格局[1]。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情感熏陶与行为习惯塑造健全人格,其核心在于培育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智育作为教育基础,不仅传授系统的书本知识,更着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为其他各育提供认知支撑。体育作为教育保障,既强化身体素质又锤炼意志品质,通过团队活动培育协作精神,为全面发展奠定健康根基。美育作为教育的升华,以审美教育丰富情感世界,提升艺术鉴赏力与人文素养,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独特作用。劳动教育作为实践补充,通过劳动实践深化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培养他们勤劳朴实品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其他四育提供检验平台。
(二)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现实意义
1.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科技迭代与社会转型的双重驱动下,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已突破传统知识型框架,转而需求兼具道德品格、创新思维、健康身心、审美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而提出的,其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既塑造精神品格又培育关键能力,使教育供给与新时代人才需求形成精准对接。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模式重构了人才培养的完整图谱,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五维素养在融合中互为支撑,形成“全人教育”的立体结构。这种系统性变革不仅突破了学科本位的教育藩篱,更通过创设跨学科融合课程、项目式学习等创新形态,推动教育场域从知识灌输向素养培育深度转型,使学生成为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3.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
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性指引,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的提出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它要求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有助于推动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同时,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还要求教育要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实现教育从“育才”向“育人”的根本转型。
三、育融合育人的实现路径
(一)课程融合
构建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是五育融合的核心支撑,需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元素渗透至各学科教学,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形成有机共生,真正实现育人目标的整体提升。具体而言,在语文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德育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在数学课程中引入数学史、数学文化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在体育课程中结合体育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在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劳动技术课程中让学生学习各种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是实现五育融合育人的关键。为适应国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项目式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综合运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培育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探究式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需采用“双轨并行”策略,一方面开展多元文化活动,将德育融入文艺展演、体育竞技,智育渗透科技实践,美育嵌入艺术鉴赏,劳动教育结合校园服务岗,形成立体化育人场景;另一方面实施环境浸润工程,通过建设智慧文化长廊、生态实践基地等空间载体,让每面墙、每寸土地都成为隐性教育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四)家校社协同育人
五育融合育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助力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社会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资源,如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以及社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
四、实例分析: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跨学科融合课程实例
在某中学,学校为了践行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理念,推出了一系列跨学科融合课程。例如,在历史课程中,教师不仅讲授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德育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参与历史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而且,历史课程中还融入了文学、艺术等元素,通过诗歌朗诵、绘画创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还促进了学生德、智、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项目式学习实例
学校还积极推广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五育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环保小卫士”项目中,学生需要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情况,提出改善方案,并动手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运用了科学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也加深了对环保的认识和责任感,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进行汇报展示,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新时代教育需求的深度回应,更是推动教育实践系统性变革的重要方向,通过跨学科课程融合、家校社协同机制及教学方法创新,可为破解素质教育实施困境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框架。未来需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其效能,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持续完善育人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照。
参考文献
[1]黄鸿.“五育并举”的教育实践反思及改进思路——以C市的六所中小学为例[D].西南大学,2021.
[2]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03):7-16.
[3]靳荫雷,朱宁波.“五育融合”的现实透视、内涵审思及路径选择[J].教育科学研究,2023,(04):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