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王开珍
广南县珠琳镇初级中学校 663315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指引学生把道德规范与法治精神内化为行动的自觉,目前部分课堂出现教学内容抽象、方法单一等现象,导致学生很难把学到的跟生活关联在一起,生活化教学鼓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去开展,让知识在生活这片土壤扎根,这对于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意义不容小觑,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怎样进行生活化教学展开研究,探求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搭建知识跟生活的桥梁
教学内容乃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承载构件,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转变,得把教材知识跟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切实可感,教材当中的知识点一般显示出一定的概括性和理论色彩,直接去讲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难明白,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跟生活的联系,选定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作为教学实例,从生活现象着手引出知识点,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价值,还能引导学生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将其跟教材知识相互结合,使学生在分析讨论里明白网络的利弊,学会恰当运用网络。
例如,在讲“合理利用资源”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会预先下达任务,让学生记录自家一周的用水、用电情况以及垃圾产生量,学生们把自己的记录结果进行分享,教师引导大家剖析数据背后反映的资源使用状况,一些学生发现家里有水龙头滴漏、电器长时间待机等浪费的现象,有的学生观察到垃圾分类不规范造成可回收资源被浪费掉。教师结合教材里有关资源现状与节约资源的知识,让学生探讨在家庭生活中怎样开展节约资源的实践,学生们会说出具体的做法,如用洗菜水来滋润花朵、及时把电器的电源断掉、严格按分类标准放垃圾等,依靠这样的教学途径,学生不只是领悟了教材内容,更能把知识变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期间自觉落实节约资源的理念,达成了教学内容跟生活的有效结合,使知识真正在生活里发挥效能。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打造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
教学方法贴近生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教学的关键,教师需扔掉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办法,采用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驱动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在体验感悟里学习知识、提升综合素养,情境教学法是实现教学方法贴近生活的有效方式,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模拟生活场景、讲起生活故事、开展生活探索等情境,让学生在真切体验的情境中深化对知识的把握,也可安排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于真实的生活体会里践行道德规范与法治要求。
例如,在教学“消费者权益”课程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搞一场模拟“消费者维权”活动,学生们分别去饰演消费者、商家、市场监管人员等角色,“消费者”会提及购物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就像买到假冒的伪劣商品后商家拒绝退换、商家虚假宣传来诱导消费等;“商家”会从顾及自身利益的立场进行辩解,好比声称商品过了能退换的时期、宣传内容只是正常营销办法等;“市场监管人员”得凭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对双方陈述的话语进行分析,说明“商家”行为的不当之处和“消费者”理应享有的权利,并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诸如让商家退货退款、对商家进行批评训导等,依靠这样的模拟情境,学生们不仅把握了消费者权益的相关知识,还掌握了在实际生活当中怎样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益,增强了应对实际难题的能力,使学习成果能直接在生活场景里运用。
三、教学评价生活化,留意学生的生活实践情况
传统教学评价往往更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高低,忽略掉学生在生活里的实际表现情形,对全面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有阻碍,教学评价若要生活化,就需把评价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留意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里的行为表现,实现评价既全面又客观。教师应构建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把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家庭生活里的表现、社会生活中的表现等都纳入评价范畴,评价方式也应走向多样化,可采取学生自评、同学彼此打分、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相搭配的方式,让评价结果更具客观公正性。
例如,在对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开展考核评价时,选用了贴近日常生活的评价途径,学校搞出了“责任担当评价表”,内容囊括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方面责任的表现情形,就家庭这方面而言,包含是否主动去做自己能做的家务,诸如整理房间、洗碗筷之类,是否关心家人身体好不好、情绪怎么样;从学校这个维度,牵扯到是否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矩纪律,是否积极参与班级的多样活动,诸如做黑板报、筹备运动会等,是否主动帮扶学习存在困难的同学;对于社会这一范畴,审视是否遵守社会公德,如不随便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等,是否积极投身公益活动等。进行评价的过程里,学生先依照评价表进行自我评判,客观分析自己在各方面的实际表现;然后同学、家长分别根据平日里的观察进行评价,提出具体事例及对应意见;最后教师把各方面的评价结果整合起来,对学生做出综合评判,并给出契合实际的指导意见。
结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的生活化教学是合乎学生认知规律和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它会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去学习,在学习中经历生活点滴,切实增进教学的实际成果,依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生活化做法,不仅能协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能引导他们把道德规范及法治精神内化为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水准与法治理念。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进程中,教师应持续钻研并改进生活化教学办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里的引导之灯。
参考文献
[1] 刘秀平 .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生活化” 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J]. 学周刊 ,2025,(20):44- 46.
[2] 余二梅 .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素材选用策略研究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16):2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