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研究
汪宇雯
昆山市花桥徐公桥中学 215332
引言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资讯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青少年正面对著空前的多元文化冲突与价值观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进行青少年的国家意识的培育,才能让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本民族的文化根脉,从而提高国家的自豪感与国家认同感;这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是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常常把重点放在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技巧的培养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对国家和民族情怀的培养。所以,在“双新”(新课程和新教材)背景下,探讨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怎样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的有效培养,是目前教育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育的现状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下,中学历史教学常常把重点放在知识的灌输和背诵上,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件、时间、人物等,以便应付考试中的客观题和简答题。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尤其是对更深层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教师看来,只要对历史有充分的了解,就可以考出高分,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教育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
目前,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仍然受制于“考试指挥棒”。高考是一种选择性的考试,它的考核制度以知识为中心,不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意识的考察。这样的评价制度,使得学校、老师、学生过于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培养爱国情怀这样的情感价值。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方式等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很难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地融入其中。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对其所蕴含的情感价值、文化意蕴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教学手段上,教师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讲解,缺少互动、启发;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绪体验。
总之,目前我国中学历史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困境。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考核制度,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手段;重视学生利益与需要,优化教学资源。
二、“双新”视域下家国情怀的培育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路,提升家国情怀的渗透力
在“双新”背景下,对中学历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空前的重要意义。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观。就拿“抗日战争”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对战役的时间线、人名和人物进行记忆,而忽视了战争背后所蕴含的国家和民族的情感。现代教育提倡利用多媒体技术,例如播放抗战纪录片,展示历史图片和文物,还可以组织一些现场考察,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亲身体会到战争时代的痛苦和斗争,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国家骄傲。同时,在课上,我们也鼓励同学们参加分组讨论和争论,比如讨论抗战胜利的因素,评估英雄牺牲的价值,从而加深对国家的认识和认同。另外,老师也要注意发掘发生在历史事件后面的一些细节和故事,例如百姓的生活变化,爱国志士的英雄事迹,以此来充实“爱国”的内涵。学科融合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把历史和语言、地理和政治等学科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知识面中了解国家和民族的情感。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构建以知识掌握、情感态度和实际能力为基础的多元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要对那些在爱国情怀教育中成绩优异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使更多的同学踊跃参加,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双新”背景下,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要走出传统的口头讲法,而要运用更生动、更直观、更富有感情的教育方式。因此,创造一个科学的教学情景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对历史情景的模拟和重现,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教学情景进行选择。例如,“抗日战争”这一章,老师们可以选择一些有关的影片或记录片,它们要能真正地表现出战争的残酷,中华民族的顽强,和中华民族的万众一心,共御外敌的宏伟篇章。在教学中,透过精选的视频,同学们可以对战争的硝烟和炮声有一个直接的了解,也可以体会到当时人民的喜怒哀乐,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在看电影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启发,例如:探索电影中的人物,故事发展的历史原因,战争对国家、国家的影响等等。这样的反思,既可以加深对史实的认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国家荣誉感。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让他们对家国情怀有更深的了解和认同。
(三)注重国际视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重要任务。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不仅有助于他们全面、客观地理解历史事件,还能促进他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开放的心态。
历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全球性历史事件时,教师应超越单一国家的视角,引导学生从全球的维度去审视和分析。通过统计二战时期的相关数据,如参战国家数量、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等,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场战争的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从而认识到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都是全球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感受二战的残酷与悲壮,教师可以搜集反映二战的视频、图片、纪录片等多媒体资料,制作成学习材料供学生观看。这些资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二战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合作与冲突等全球性议题。
三、结论
高中历史教学在培育家国情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潜力。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国际视野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责任感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高中历史教学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 卓之领 . 以生为本彰显家国情怀——“三新”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4,(14):12-15.
[2] 季媛袁 .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J]. 学园 ,2024,17(20):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