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时代元素融入策略研究
柳哲
湖南省澧县一完小桃花滩分校 415500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学资源单一化与教学形式程式化的问题较为突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有限的教材和简单的绘画工具,使得学生的艺术视野难以得到有效拓展。教学过程也多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和个性的激发。本研究旨在探索一套可复制的教学策略体系,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使美术教育在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长。
一、时代元素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把时代特征融入小学美术课程,这对教育模式创新和学生能力培养来说有重要价值。从教学环境变化的角度来说,现在用数字绘画板、在线美术馆这些新工具,实际上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物理限制。原来的美术课只能在教室里照着课本临摹,学生接触的素材类型比较有限。现在比如说通过平板电脑可以随时调取故宫博物院藏品的高清图,这种改变让学生能更直观感受不同朝代的绘画特征。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引入光影科学原理,可以说为学生的绘画创作打开了新的可能性。颜色这个要素可以说是绘画创作中最能传递情感的部分,而光线强弱变化正是决定颜色呈现效果的关键所在。通过掌握这些光影与色彩之间的关联性,比如说理解阴天和晴天物体表面反光程度的差异,学生就能在画布上更好地表现物体的体积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的画作看起来更专业,还能帮助他们找到更多表达自我想法的途径。
二、时代元素融合教学策略
(一)数字化资源库的立体化构建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构建“云资源 + 实体素材”双轨制资源体系是融入时代元素的有效策略。以五年级《我们身边的痕迹》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建立校园植物纹理数据库、城市建筑肌理影像集等数字化素材库,同时结合实物拓印工具包开展混合式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使用平板电脑拍摄校园内各种树叶的脉络。学生们如同小摄影师一般,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仔细寻找形态各异的树叶。拍摄完成后,利用 AI 技术生成纹样图谱。
接着,教师为学生们提供硬币、瓦片等实体材料,让他们进行肌理复刻实验。学生们用铅笔在纸张上反复摩擦覆盖在实体材料上的纸张,感受不同材料所带来的独特肌理效果。
最后,学生们通过拼贴软件将之前生成的纹样图谱和肌理复刻实验的成果进行组合,完成数字艺术作品创作。这种数字化资源与实体素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提高了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多学科知识的场景化渗透
以四年级《生活中的冷色》课程为例,设计“科学 + 美术”融合项目,能够有效地将多学科知识进行场景化渗透。
在第一阶段,教师结合温度测量实验,让学生记录不同冷色物体的表面温度数据。学生们拿着温度计,认真地测量蓝色的玻璃、绿色的树叶等物体的温度,并将数据记录下来。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不仅对冷色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还学会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第二阶段,开展色卡制作活动。学生们通过调配不同明度的冷色,制作出一系列色卡,并感受色彩明度与心理感受的关联规律。当学生们看到明度较高的冷色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而明度较低的冷色则带来一种深沉、安静的氛围时,他们对色彩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第三阶段,进行“降温主题”招贴设计。教师要求学生在作品中融入温度曲线图、分子运动示意图等科学元素。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将科学知识与美术创作相结合。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们同步训练了数据可视化能力与艺术表现力,学会了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传统纹样的现代性再生
在六年级《吉祥纹样》单元改造实践中,聚焦传统纹样的现代性再生,能够让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利用数字博物馆资源,让学生开展云纹、回形纹等经典纹样的 VR 临摹。学生们戴上 VR 设备,仿佛置身于古代的艺术殿堂中,近距离观察和临摹经典纹样。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传统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其次,引导学生提取本地剪纸艺术中的蝙蝠、莲花元素进行矢量图重绘。学生们仔细观察剪纸作品中的元素,将其转化为数字化的矢量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元素进行再创作,还增强了对本地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最后,结合激光雕刻技术制作木质纹样挂饰。学生们将自己设计的纹样通过激光雕刻机雕刻在木质材料上,制作出精美的挂饰。这一过程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了传统纹样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特别设计的“纹样解构游戏”,将传统图案分解为几何模块供学生重组创新。学生们如同玩拼图游戏一样,将不同的几何模块进行组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纹样。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完成了从文化认知到创意表达的完整链条,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结语
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需要处理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在引入现代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能保护好本地的文化特色。通过 " 用技术做支撑" 和" 让文化活起来" 两种途径,可以认为能够实现新老元素的有机结合。要推动美术教育持续发展,需要构建多方协同的支持体系。这包括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数码绘画软件操作培训,家长带孩子参观本地民俗博物馆获取创作素材,以及社区提供传统手工艺人进校园的交流机会。只有通过这种立体化的资源整合,才能确保学生在掌握现代绘画技能的同时,建立起对本土文化的深度认同与传承意识。
参考文献:
[1] 陈焕 . 数字化时代下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 [J]. 家长 ,2024,(36):136 - 138.
[2] 袁欣 .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J]. 学园 ,2023,16(15):84 - 86.
[3] 兰鹏 .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J]. 新智慧 ,2018,(09):83.
[4] 杨世钧 . 引入多学科元素 , 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J]. 内蒙古教育 ,2015,(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