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问题探讨”栏目对双线课堂的实践意义

作者

唐铭鑫

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云南省玉溪市 653100

引言

新课标背景下,“问题探讨”栏目置于每节之首,绝非偶然,其设计意图在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师单向灌输的模式,通过创设认知冲突和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师生共同进入一个探究、互动、共建的双线课堂新生态。

一、 承上启下:强化知识点的纵向关联性,构建知识体系

“问题探讨”栏目的设计极具系统性,其问题设置往往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先前所学知识紧密相连,充当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这种设计迫使学生在接触新知识前,必须先激活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知识的螺旋式上升和体系化构建。

举例而言,在《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学习“第2 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时,“问题探讨”以宇航员在太空的饮水问题切入。此问题背后,实则隐含着对上一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核心观念的运用——宇航员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而细胞的正常功能离不开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对宇航员如此重要?这和水在细胞中的作用有何关系?”从而自然地将宏观的太空生存问题与微观的细胞化学成分联系起来。又如,《选择性必修 1·稳态与调节》中“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其“问题探讨”以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的反应为例,这一问题不仅引出了新的“反射”概念,更复习和运用了《必修1》中关于细胞膜信息交流功能的知识,为学生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新知识点铺设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这种设计对教师而言,提示了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的天然路径;对学生而言,则能不断体会知识间的普遍联系,避免知识的碎片化,逐步形成完整的生物学观念。

二、 与时俱进:凸显内容的时效性与科技前沿性,培育科学与社会责任感

新课标强调要关注生物学科技新进展,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问题探讨”栏目大量选取最新科研成果、社会热点事件作为真实情境,将高中生物学知识置于波澜壮阔的现代科技发展图景中,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例如,《必修 2·遗传与进化》中“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一节的“问题探讨”,引入了我国科学家牵头完成的“家鸡基因组图谱绘制”这一重大成果。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科学家的贡献,更让他们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基因”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对象,对其的探索是具有重大经济和科学价值的真实课题。再如,《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以“桑基鱼塘”这一生态农业模式为情境,其蕴含的“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当前全球倡导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高度一致。

这些前沿和真实的案例对于高中生的意义在于:第一,激发崇尚科学的热爱之情,让他们看到课本知识在解决真实世界问题中的巨大威力;第二,培养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科技发展,思考科技如何造福人类;第三,破除科学的神秘感,明白高深的科研其实建立在高中所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增强学习自信。

三、 文化自信: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材中多处“问题探讨”巧妙引用诗词、谚语、歇后语等中华文化元素,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生凤”等。这一设计深刻体现了新课标“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具有深远的育人意义。

如此设计,首先实现了学科育人与文化育人的有机统一。在学习“种间关系”(竞争)或“遗传现象”时,学生不仅学到了生物学知识,更从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生产生活智慧中汲取营养,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其次,它提供了跨学科理解的独特视角。许多谚语本身就蕴含着朴素的生物学真理,用科学理论去解释这些现象,是一个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的绝佳科学思维训练过程,完美契合了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要求。这使生物学课堂不再是冰冷的公式和概念,而是充满了人文气息和哲学思辨的生命教育课堂。

四、 情境导入:创设真实教学情境,赋能课堂导入与备课

“问题探讨”栏目为教师提供了高质量的、即拿即用的教学情境导入素材,极大地降低了教师搜寻资料备课的负担,提升了课堂导入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一个优秀的导入是成功课堂的一半,它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明确学习目标,引发认知冲突。

以《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中“免疫调节”一节为例,其“问题探讨”以“新冠病毒的感染与预防”为情境,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对于教师备课而言,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和时代感的导入点。教师可以围绕此情境,设计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从讨论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体(引出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到分析疫苗的作用原理(引出特异性免疫),再到探讨为何要接种加强针(引出免疫记忆的特点)。整个新课的展开都可以围绕这个真实、紧迫的情境进行,使教学主线清晰、逻辑严密、生动有趣。

结论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栏目,绝非简单的“课前提问”,而是一个承载着新课标理念、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核心组件。它在知识维度上强化了关联,助力体系构建;在内容维度上链接着前沿,培育科学情怀;在文化维度上融合了传统,坚定文化自信;在教学维度上创设了情境,赋能课堂导入。为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 余丽娜 .“问题探讨”栏目在高中生物学不同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J]. 生物学教学 ,2025,50(02):19-20.

[2] 谭淑荥 . 基于科学思维的高中生物学教材“ 问题探讨”栏 目 的 应 用 研 究 [D]. 河 南 大 学 ,2024.DOI:10.27114/d.cnki.ghnau.2024.001226.

[3] 雷阳 , 王威 .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新旧教材“问题探讨”对比分析[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三). 四川师范大学 ;,2023:9-16.DOI:10.26914/c.cnkihy.2023.090381.

[4] 王畅.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23.DOI:10.27011/d.cnki.gdbsu.2023.00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