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少数民族语言资格认证考核试题库的建设研究

作者

刘娟

工程大学乌鲁木齐校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葛逻禄语支,具有黏着语特性、方言多样性及书写系统特殊性。维吾尔语资格认证是衡量学习者维吾尔语水平的重要依据,而试题库则是实现这一认证的基础。一个科学、合理、全面的试题库不仅能够为资格认证考试提供客观、公正的试题资源,还能够促进维吾尔语教学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试题库的建立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推动维吾尔语教学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维吾尔语资格认证考核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试题内容滞后。试题多基于通用语言教材开发,未融入多方面职业场景语言,方言变体的覆盖不足;二是能力维度单一。试题以语法填空、阅读理解为主,仅评估“语言准确性”,忽视“交际策略”、“跨文化适应”等能力;三是资源覆盖不足。缺乏标准化试题库,教师需自行开发试题,质量参差不齐。

考核试题库的建设是破解上述问题的关键抓手。通过系统开发科学、实用的维吾尔语试题库,可实现考核内容的标准化、能力评估的全面化及评分过程的客观化,推动民族地区职教语言能力认证从“经验驱动”向“标准驱动”转型。2022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语言能力认证体系,强化‘语言 + 专业’融合评价”,为试题库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少数民族语言资格认证考核试题库的建设框架

(一)建设目标

以“服务职教需求、适配语言特性、支撑动态发展”为核心,构建“科学规范、覆盖全面、实用高效”的维吾尔语资格认证试题库,具体目标包括:一是内容科学化。覆盖“语言能力(语音、语法、词汇)、职业场景(语言、文化、民族等)、能力维度(准确性、交际性、跨文化性)”三维内容;二是使用便捷化。试题分类清晰(按能力维度、场景、难度),支持教师快速检索与组卷;三是发展动态化。定期更新试题内容(每年1 次),适配新兴职业场景与语言政策变化。

(二)建设内容

1. 试题库建设制度设计

制度是试题库建设的保障,需明确“组织架构、流程规范、权责分工”,确保试题开发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组织架构方面,成立“维吾尔语试题库建设委员会”,成员包括高校语言专家(如大学维吾尔语教授)、职教教师(如专业教师)、行业代表(如基层负责人),共5-8 人,负责试题审核与标准制定。开发流程方面,一是需求调研,基层和院校需求分析;二是试题开发,要分模块、分难度;三是多轮审核,保证语言准确性、场景适配性、难度合理性;四是试点验证,进行小范围测试;五是正式入库。遵循动态更新机制方面,每年收集基层建议、院校教学反馈、考生题型难易度的反馈数据,经委员会论证后更新试题(替换率⩾20% )。权责分工方面,高校负责语言理论指导(如维吾尔语语法规范),院校专业负责职业场景需求对接,基层负责提供专业术语与真实案例。

2. 试题库建设标准制定

标准是试题开发的核心依据,需结合维吾尔语特性(黏着语、方言差异)与职业教育“语言 + 专业”融合的需求,制定“能力维度 -场景适配- 难度分级- 题型设计”四维标准。

能力维度标准方面,覆盖“语言准确性(语音、语法、词汇)、交际策略(流畅度、应变能力)、跨文化适应、专业相关性(职业术语使用)”四大能力。场景适配标准方面,试题场景需与职业教育专业对接,如具体运用场景的内容。难度分级标准方面,按“初级(基础语言能力)、中级(职业场景应用)、高级(复杂场景交际)”三级划分,每级试题占比分别为 30% 、 50% 、 20% ,适配不同层次学生需求。题型方面,包括语言知识题(语音 / 语法 / 词汇)、情景对话题(职业场景模拟)、任务完成题(如“撰写短文”)、跨文化实践题(如“文化场景相关内容”),多题型占比 ⩾70% 。

三、维吾尔语资格认证考核试题库的内容设计

维吾尔语资格认证考核试题库的内容设计需紧扣“语言能力 - 职业场景- 综合应用”三大维度,结合维吾尔语黏着语特性(如元音长短、格标记)、方言差异(南疆/ 北疆口音)及职教专业需求(如文化翻译、民族、文旅),设计科学、实用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试题类型。以下从三类试题展开设计。

1. 语言能力类试题:夯实语言基础

语言能力是维吾尔语资格认证的核心,试题需聚焦黏着语特性(如元音长短、格标记)与基础词汇,覆盖“语音- 语法- 词汇”三大模块,具体涉及语音辨析题语法应用题词汇辨析题相关题型。

语音辨析题精准识别黏着语语音特征。维吾尔语语音以“元音”“清浊辅音”及“方言”为核心,如在听力试题中需通过对比辨析强化学生对语音规则的掌握。语法应用题强化黏着语词缀与句法结构。维吾尔语属黏着语,语法通过添加词缀(如格标记、动词变位)实现意义表达。试题需聚焦“名词格标记”“动词时态词缀”“句子结构”等核心语法点。词汇辨析题区分基础词汇与专业术语。

2. 职业场景类试题:对接专业需求

职业场景类试题需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考查学生在“文本翻译、文化介绍”等场景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如情景对话题,民族文旅解说。

情景对话题模拟职业场景中的即时沟通。情景对话题需基于真实职业场景,设计“问题- 回应”互动模式,考查学生的语言应变与交际策略。任务完成题完成职业文本的撰写与处理。任务完成题需设计“撰写文本”等任务,考查学生对维吾尔语书面语的掌握及职业文书的规范表达能力。跨文化实践题处理文化冲突。跨文化实践题需聚焦维吾尔族文化与社交礼仪,考查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与语言得体性。

3. 综合应用类试题:评估综合能力

综合应用类试题需融合语言能力与职业素养,考查学生在复杂场景中的应变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如开放创作题,基于职业需求创作语言材料,翻译或作文题型。案例分析题分析语言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案例分析题需提供真实职业场景中的语言冲突案例,要求学生分析问题根源并提出改进方案。角色扮演题模拟多角色互动与语言交际。设计“教师- 学生”等多角色互动场景,考查学生在不同角色中的语言交际策略。开放创作题需引导学生结合职业需求,创作原创语言材料,体现语言创新与文化理解能力。

维吾尔语资格认证考核试题库的建设,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支撑。试题库建设不仅是语言教育的工具革新,更是职业教育与基层需求深度融合的重要纽带。通过“以库促考、以考促教、以教促学”,最终将推动维吾尔语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 北京: 教育部,2022.

[2] 李阳等 . 维吾尔语黏着语特性对语言测试的启示 [J]. 中文信息学

报 ,2022(6)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 新疆跨境贸易行业语言需求白皮书

[Z]. 乌鲁木齐 : 新疆教育出版社 ,2023.

作者简介:刘娟,1987 年7 月,讲师,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