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实践路径研究
王青 郭春香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部 江苏常州 邮政编码 213164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的教育类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强化价值引领,确保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 “常州机电”)立足高职教育特点,以 “大思政” 理念为指导,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立德树人实践体系,在培养 “德技并修” 时代新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 完善 “大思政” 格局: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2.1 顶层设计:三大工程与四大高地建设
常州机电以 “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为核心,推进示范马院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网络文化育人平台建设 “三大工程”,打造校级网络思政工作中心、省级融媒体中心、“一站式” 学生社区、地方 “四史” 资源集成与教育中心 “四大高地”。
2.2 舆论引领:强化主流价值传播
围绕 “双高” 验收、溧阳基地启用等重点工作,常州机电通过各级媒体强化舆论引导。2024 年,学校在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发布报道 20 篇,在《新华日报》等省级媒体发布 76 篇,连续四年获 “江苏省教育新闻舆论工作表扬单位” 称号。
3.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拓宽育人主渠道
3.1 思政课程创新:理论与实践融合
常州机电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教学模式,采用 “理论 + 实践”“线上 + 线下”“校内 + 校外” 混合式教学。例如,结合教育部 “大思政课” 实践教学基地结对项目,组织学生赴湖州 7013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等国家级基地开展 “行走的思政课”,近百人参与实地调研,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体验。同时,依托常州市 “中高职思政教育一体化”项目,与溧阳中职校共建教学资源,实现中高职思政教学互补互鉴。
在教学方法上,学校以 “案例教学法”“问题链教学法”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024 年,“求知行远” 公众号发布 30 篇思政通讯,智慧思政平台建成“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评价中心 — 宣传展示” 四大模块,学生对思政课满意度达 93.92% 。
3.2 课程思政深化:构建元素矩阵表
将课程思政育人指标融入专业 “能力素养集”,各专业制定《课程思政元素矩阵表》,明确每门课程的思政切入点。例如,机械制造专业在 “数控加工技术” 课程中融入 “大国重器研发背后的匠人精神”案例;电子商务专业在 “跨境电商” 课程中渗透 “文化自信与品牌出海” 理念。思政教师全程参与专业课程标准制定、教案设计,2024 年评选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28 项,形成 “门门课程有思政、课课教师讲育人” 的格局。
4. “一站式” 学生社区:打造沉浸式育人综合体
4.1 党建引领:筑牢红色育人阵地
以党建带团建,在学生社区推行 “党建 + 工作室” 模式,成立 13个功能型工作室,建设 2 个党建宣传栏、3 处学习区,打造 “家门口”的红色学习阵地。依托 “青马工程” 培养学员 123 名、基层团干 92 名,开展团日活动 53 场;实施 “头雁工程”,为党员宿舍挂牌,开展 “我为社区办实事” 活动,将党建工作延伸至学生生活一线。
4.2 队伍进驻:构建全员育人生态
学校建立 “校领导 — 教师 — 辅导员 — 导师” 四级进驻机制:校领导通过 “接待日”“午餐会” 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10 名教师入驻社区开展 “青年培优” 计划,举办读书交流会 11 场;专职辅导员常态化进社区,提供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服务;选拔 231 名专业教师担任成长导师、学业导师、创新创业导师,开展 “大师开讲”“‘大咖’开讲” 等活动,邀请江苏工匠、优秀校友进社区分享经验,形成 “思政教师铸魂、专业教师赋能、管理教师护航” 的育人合力。
4.3 学生 “四自”:激活主体发展动能
构建 “楼长 — 层长 — 舍长” 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选聘 1864名网格员参与社区治理,累计排除隐患 130 余项。组建学生服务团队,开展反诈宣传、环境美化等劳动实践 60 余次;成立朋辈教育帮扶小组,邀请优秀学生分享成长经验,培育 “学长来了” 等品牌活动。例如,2024 年邀请创业校友开展就业指导讲座 12 场,帮助 103 名学生升入本科院校,形成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的良性机制。
4.4 服务升级:优化社区育人环境
学校投入 162 万元建设二期 “一站式” 社区共享空间,设置自习室、咨询室等功能区;升级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引进自助服务设备,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同时,开展 “五育润心,沐光同行” 主题活动,包括法治讲座、心理健康拓展、非遗技艺体验等,2024 年累计开展各类活动超 200 场,覆盖学生 7000 余人次,实现从 “居住空间” 到 “成长空间”的转型。
5. 五育并举:培育全面发展时代新人
德育铸魂:传承红色基因与工业精神。学校依托常州 “四史” 资源集成与教育中心,开展 “党史我来讲”“团务大比武” 等红色宣讲;挖掘常州工业文化中的 “厚德、爱国、实业、创新” 精神,通过 “厂长论坛”“车间课堂” 等载体,将本土产业史融入思政教育。
智育提质:深化产教融合与技能培养。学校将技能竞赛与课程教学结合,构建 “岗课赛证” 融通体系,学生获财经商贸类技能大赛奖项 50 余项;开展 “开卷润心灵” 读书节活动 20 场,建设智能制造科普教育基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6. 结论与启示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构建 “大思政” 格局、深化课程协同育人、创新社区育人模式、推进五育并举,形成了 “全员参与、全链贯通、全域渗透” 的立德树人体系。其经验表明,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需把握三个关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形成育人合力;二是聚焦课程主阵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三是贴近学生生活,通过沉浸式、体验式教育增强育人实效性。未来,职业院校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将产业文化、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为制造强国建设培养更多 “德技并修” 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人民日报,2016-12-09.
[2] 教育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Z]. 2019.
[3]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4 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年度报告[R]. 内部资料,2025.
[4] 王颖,李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实践 [J]. 职业技术教育,2022 (11).基金项目:2023 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协同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2023SJSZ0772)
作者简介:王青(1982-),男,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