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驱动的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梅晓玲

武汉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56

Abstract: T he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 constitutes a core link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It is neces ary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oriented” mindset and shift towards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with“ teaching application at its core” . Starting from the impact of AI on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litera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iteracy theory,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esearch on improving university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 It also constructs a strategic model for cultivating university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 puts forward three core facilitating factors for enhancing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 and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 emphasizes teaching application and proposes paths for cultivating university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on improving university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

Keywords: AI; digital literacy; digital competence; digital security; digital ethics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正深刻改变着高校的教学模式、管理方式和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教师作为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其数字胜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 因此,研究 AI 驱动的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高校环境物态、教学形态、育人模式和管理范式的一场系统性革命,要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数字校园支撑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数字教育走在赢得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强国之路上。

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正逐步深入,教师必须适应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快速渗透,提升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水平不仅是培养数字公民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支撑,而且是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要求。

文章从AI 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入手,分析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的现状与挑战,从数字素养理论演变与发展层面界定高校教师素养含义,为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构建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策略模型,提出实现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的三大核心助力因素,以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现状为研究基础,提出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路径,为提升教师能力提供思路,为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

2022 年,我国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等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着力探索和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助力作用,促进教师的数字素养发展。学界开始重视教师数字素养、数字胜任力等提升的研究,如闰寒冰 [1] 等提出了面向数字素养提升的数字化实践路径,朱龙 [2] 等构建智能技术支持的教师数字胜任力测评体系等。目前欧美国家的数字胜任力成果较为集中,其中较为经典的是郑旭东 [3,4] 等学者对美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组织颁布的教师数字胜任力文本进行介绍,并构建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整体而言,目前研究大多聚焦于教师数字素养本身的演变发展、概念内涵、国际比较、框架体系构建等内容,而对于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略显不足。

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推动教学和学习方式根本变,确保教师能用、会用、善用数字技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教书育人成效,成为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任务。高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主导者,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的战略号召,搭建起教与学的“智慧立交桥”,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字胜任力。

高校教师的数字胜任力培养策略研究可以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数字教学意识的提升;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数字教学软件、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促进高校教师“数字+ 教学”的融合,不断在教学中尝试和探索新的数字教学方法、工具,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学习能力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关注学生面向未来的终身成长的需求导向;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引导式教育,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学情特点,合理设计数字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互动和合作,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引领学生成功走向未来社会。

2. 核心概念界定

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着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引领着教育领域走向更富有创新要素的发展道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为高校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资源和专业发展机会,也倒逼高校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手段、优化教育模式。在变革过程中,广大高校教师既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又是全新发展图景下重要且直接的受益者。高校教师所处的育人环境及对其的要求与其他阶段的教师并不相同,高等教育肩负着专业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能,因此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并不能等同于教师数字素养。

培养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工作,目前对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概念和框架维度尚未达成共识,通过查阅国内外教师数字胜任力研究成果,梳理国内外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发现,多以促进教师全过程发展为目标,根据每一胜任力维度划分难度等级,在内容上基于教师的多种角色各有侧重。

参照教育部颁布的数字胜任力行业标准,2023 年刘宝存 [5] 将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界定为高校教师利用数字技术获取、使用、管理、评价和创造数字信息、资源和数据,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和评价活动,构建数字化协同育人场域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以及促进自身和教师共同体发展所具有的意识、能力与责任.

对比目前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能力框架和国内外多位学者[6-10] 研究结论,并考虑到高校教师的独特性和肩负科研、服务等重任,在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本研究进行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内涵建设,内涵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数字精神素养、数字化教学实践和专业素养以及对学生数字化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并把握教育数字化变革的意义和重要性立足五个维度的全面提升,实现持续稳定的全面发展。

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的核心维度包括:

数字工具应用能力:熟练使用教学平台;多媒体工具及学科专属数字工具;数字教学设计能力:基于数字技术设计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实现 “以学生为中心” 的个性化教学;

数字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自主开发微课、虚拟实验等数字资源,或对开源资源进行筛选、重组,形成适配教学目标的资源库;数字素养与伦理:具备数据安全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数字技术,避免沉迷或信息滥用。

3. 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研究目标与内容

3.1 研究目标

以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导向,搭建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路径。建立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模型,提出实现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的三大核心助力因素,以教师数字胜任力现状为研究基础,形成基于现实需要的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策略及路径。

3.2 研究内容

深入解析高校教师数字核心能力构成,围绕核心能力要素展开研究,构建高校教师数字核心能力培养模型,提出提升高校教师数字胜任能力的培育路径,构建科学的培养内容体系。

① 基础层:高校教师数字意识和伦理贯穿于整个胜任力模型,是高校教师数字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将从数字意识、数字知识、数字安全能力、数字伦理四个方面开展研究。

② 实践层:实践层面的能力要素是教师对原有基本教学能力的强化,包括以校为本的教学实践、基于精准数据驱动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数字能力、以及数字能力测评体系的研究。

③ 探究层:探究层的能力是教师利用数字技术资源促进自身及专业成长的探究性能力类型。主要从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研究、数字研训专业化、数字教学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④提出数字胜任力提升的三大核心助力因素:数字教学环境建设;数字教学平台建设;数字资源库建设。

4. 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策略

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策略需以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导向,基于数字胜任力培养模型与三大核心助力两方面因素进行培养路径构建:

图1 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路径

5. 结语

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培养,绝非一蹴而就的短期工程,而是贯穿教育数字化转型全程的系统命题。从个体层面的数字素养夯实,到学校层面的生态机制构建,再到区域与国家层面的资源协同,每一环都承载着推动高等教育迈向智能化、个性化的使命。

面向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内涵还将不断拓展。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AI 技术与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的融合路径,不断完善培养策略,为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提升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闫寒冰 , 余淑珍 . 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 以研训专业化为底色的数字化实践路径 . 电化教育研究 , 2023(8),115- 122.

[2] 朱龙 . 数字转型视野下教师数字素养测评:发展动向、场景建构与实践建议.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教育数字化转型专题报告)2024.

[3] 郑旭东,马云飞,岳婷燕 . 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 : 技术创新教师发展的新指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21(2), 121- 128.

[4]European C ommission. DigC ompEdu: T he European Framework for theDigital Competence of Educators. Brussels: European Union Publications Office,2017.

[5] 刘宝存,易学瑾 . 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 : 全球图景与本土建议 [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3(11):56- 61.

[6] 范建丽 , 张新平 . 大数据 + 智能时代的教师数智胜任力模型研究 [J]. 远程教育杂志 ,2022,40(4).

[7] 苏靖雅, 茹宁. 整合模型视角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教学研究,2021,44

[8] 胡卫卫 , 张露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8 (1):92- 99.

[9] 方绪军 , 王屹 .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现实挑战与培养路径 [J]. 教育与职业 ,2024 (8):53- 60.

[10] 李孔文 . 数字素养 : 重撰教师学科素养现代性 [J]. 中国远程教育 ,2024(7):49- 59.基金项目:武汉商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4Y 024),项目名称:教育数字化转型视域下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