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
谢彩霞
横州市横州镇大竹小学 530300
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绝非孤立的行为训练,而是与知识理解、思维发展深度融合的教育过程。二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行为模仿性强,这一特点既为习惯养成带来挑战,也提供了可塑空间。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重知识灌输轻习惯引导,导致学生出现计算粗心、操作无序、表达碎片化等问题。因此,探索符合低年级数学学科特点的习惯养成策略,将习惯要求转化为学生可感知、能践行的具体行为,成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以情境创设为依托,培育专注探究的习惯
数学学习的专注性不仅体现为课堂上的静态倾听,更表现为对问题的持续探究欲望。二年级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依赖具体情境,教师需通过生活化、趣味化的场景设计,将数学问题融入学生熟悉的事物中,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保持注意力集中。这种情境创设应避免形式化的热闹,而是紧扣教学内容的核心要素,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线索、梳理数量关系,逐步形成主动聚焦问题本质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100 以内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文具店购物”情境:课前准备标有价格的铅笔、橡皮、笔记本等道具,让学生扮演顾客与收银员。教师提出问题:“买一块橡皮(5 角)和一本笔记本(3 元5 角),一共需要多少钱?付给收银员 5 元,应找回多少?”学生在模拟购物过程中,需专注理解单位换算、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运算逻辑。教师适时引导:“计算时要先统一单位,再从最低位算起哦。”学生在情境操作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方法,更在反复核对、纠错的过程中养成了专注审题、有序计算的习惯,使抽象的运算规则转化为具象的操作经验。
二、以规则构建为基础,塑造规范严谨的习惯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决定了其对规范表达与严谨操作的特殊要求。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随意性,需通过明确的规则指引,将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可遵循的行为准则。这种规则不应是刻板的约束,而应体现数学学科的内在规律,如书写格式的规范性、操作步骤的条理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教师需将规则细化为具体可测的行为指标,通过示范引领、反复强化,使学生在长期实践中内化为自觉行为。
例如,在“认识角”的教学中,教师可制定“三角尺操作三步骤”规则:一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二靠(使一条直角边与角的一边重合)、三看(观察另一条边是否与三角尺另一条直角边重合)。教学时,教师先进行慢动作示范,边操作边口述步骤要点,强调“顶点对齐才能保证测量准确”。随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每组发放不同类型的角(锐角、直角、钝角)卡片,要求按步骤判断角的类型。教师巡视时重点关注学生是否严格遵循操作规则,对操作不规范的小组及时纠正:“看这个角,如果顶点没对齐,测量结果就会出错哦。”通过反复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角的判断方法,更形成了按规程操作、用数据说话的严谨习惯。
三、以多元评价为抓手,巩固持续反思的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持续的正向反馈,二年级学生尤其需要通过及时评价感知自身行为的价值。数学学习的反思习惯表现为对解题过程的回顾、对错误原因的分析、对方法优化的思考。教师需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答案的正确性,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评价语言应具体指向习惯养成的关键点,使学生明确改进方向,逐步形成自我监控、主动调整的意识。
例如,在“表内乘法”练习课中,教师布置一组计算题后,要求学生完成后进行“双查”:一查数字是否抄错,二查口诀是否用对。在批改环节,教师对全对且书写工整的学生标注“计算小能手”,对虽有错误但能标注错误原因的学生标注“反思小达人”。课堂讲评时,选取典型错题:“ 3×7=24 这个答案,谁能说说错在哪里?”引导学生发现“三七二十一”的口诀误用。被点名的学生若能准确指出错误原因,教师及时肯定:“你不仅找到了错误,还明白了错在口诀记忆,这种反思习惯非常重要。”通过评价引导,学生逐渐从依赖教师检查转向主动自我反思,使纠错过程成为习惯强化的有效载体。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的习惯养成,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思维秩序”与“行为范式”的过程。当专注探究成为学生面对问题的本能反应,规范严谨成为处理数据的自然状态,持续反思成为学习过程的内在需求,数学学习便超越了知识积累的层面,升华为一种思维品质的培养。这要求教师以足够的耐心与智慧,在每一次提问、每一次操作、每一次评价中渗透习惯养成的意识,使数学课堂既成为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成为学生学习品质生长的土壤。习惯的力量终将超越具体的知识点,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隐性财富。
参考文献
[1] 林银华 .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探究 [J].考试周刊 ,2023,(46):60- 65.
[2] 叶慧颖 . 让习惯之花绽放——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J]. 试题与研究 ,2021,(26):161-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