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整合的实践探索

作者

蒋海燕

昆山市花桥有光实验小学;215332

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把阅读和写作拆分成独立的模块,引发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薄弱、写作素材稀少,新课标清楚表明“语文课程需引导学生充实语言积累量,培养语感,促进思维成长”,而大单元教学围绕“主题—任务—情境”这个核心展开,借结构化设计突破单元隔阂,为读写深度融合给予依托。本文聚焦于小学语文的中高学段,把语文教材当作蓝本,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相关要求,探求大单元教学中读写整合的实践路径,意在打造“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良性循环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水平。

一、依据目标开展的引导,以核心素养为依据锁定读写整合方向

大单元教学凸显“目标掌控内容”,应把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支撑点,把阅读理解、写作表达、思维发展等目标添加进单元设计,小学生喜欢“神话故事”这一主题,教师可设定三重目标:借助阅读《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等文章,弄懂神话的叙事结构及文化意象;以仿写、续写等任务为途径,把神话创作手法迁移运用;通过把中外神话放在一起对比,造就批判性思维与文化领会能力,该目标设计把碎片化的知识转换为结构化能力,杜绝读写活动沦为形式。

比如,在“家国情怀”单元的教学实施阶段,教师以《青山处处埋忠骨》和《军神》这两篇课文为教学载体,设计出分层目标:基础层主要聚焦“借助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情感”,提升层要求“凭借环境烘托与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拓展层激发“结合历史背景去创作家书”。学生经过阅读总结出“动作 + 神态”的细节描写方法后,在写作任务中仿照运用,就如同学生小王在《致父亲的一封信》里面写道:“父亲弯下腰捡起地上的稻穗,指节因用力发白,却一直不松开——这双手,曾撑起全家的希望,如今还紧握着生活的重担,”此片段借动作细节传达情感,说明了阅读目标向写作能力的有效过渡。

二、采用任务驱动的途径,借真实情境激活读写的内生动力

大单元教学应形成“输入—加工—输出”的完整体系,依托真实任务实现读写整合,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能让学生更完整地展开语文知识学习进程,把引导跟任务结合,激起学生的阅读爱好。

比如,教师可结合“观察与发现”单元设计“校园植物探秘”项目,引导学生先阅读《荷花》《昆虫备忘录》等文本,习得定点观察跟连续观察方法;再分组去开展校园植物的观察,记录植株的生长特性;最终完成《我的植物朋友》观察日记写作,再附上手工绘制的插图。这种任务设计把阅读感悟转化为写作工具,同时靠写作需求倒逼开展深度阅读,造就“阅读—实践—写作”的闭合循环,在“保护环境”单元开展教学之际,教师设置“给社区设计环保标语”的任务情境,学生首先把《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等课文读了,归纳出“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与“呼吁式”结尾技巧;之后各小组去调研社区环境问题,抓拍照片后撰写调研材料;最后把说明方法与情感的表达相融合,创作标语。犹若学生小组为垃圾分类问题设计的标语:“1 吨废纸 =850 公斤再生纸 =17 棵大树的生命——今天,你分类了吗?”此标语利用数据对比达成共鸣效果,其灵感直接是基于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地球资源有限”的论证逻辑产生,体现出读写任务的深度联结。

三、把情境浸润到语文教学,利用文化场域增进读写情感体验

大单元教学需冲破教室空间的约束,依靠文化情境渗透达成读写交融,教师可把“民间故事”单元结合起来,添加地方文化资源,开展“寻觅本地传说”活动:学生先把《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文本读一读,总结民间故事“三段式”结构跟“善恶对立”主题;然后拜访本地年长的老者,把口述的传说记录好;最后依据“新编家乡传说”这一题目进行创作,然后将音频故事录制好后在班级公众号上展播,此情境设计把文化传承跟读写实践进行整合,让写作变成情感表达的渠道,阅读充当文化认同的桥梁。

比如,在“乡村生活”单元教学实施阶段,教师跟当地农场一起开展“一日农夫”研学活动,学生预先就阅读了《乡下人家》《天窗》等课文,学习“场景呈现 + 情感表达”的写作模式;研学期间去观察农作物生长、参与到田间劳作,拍摄视频且记录体验点滴;回到学校接着写《我的农场日记》,校园广播站将对优秀作品进行播送。譬如学生小李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夕阳把稻穗染成金黄,我蹲在田埂上看着蚂蚁搬掉落谷粒——它们世界虽小,却装下整个秋天”这段话用了“视觉 + 联想”描写手法,把课文《乡下人家》“动静结合”的写作技巧转化为个人体验式表达,实现了文化情境往写作能力的自然过渡。

结语:大单元教学模式给小学语文读写整合提供了一套系统方案,凭借目标引导的精准锁定、任务驱动的真切场景、文化熏陶的情感共鸣,学生得以在结构化学习当中实现“阅读输入—思维加工—写作输出”的能力增长,按照实际的调查,借助该模式的班级在文本分析能力测试时平均得分有提升,写作内容丰富度也出现了扩大,思维的深刻性同样有所增强。未来研究可再度探索跨学科读写整合的途径,就如结合科学课的观察记录工作、美术课的图文创作活动等,构筑更开放的语文实践生态空间,读写整合并非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核心素养的深度映照,其价值会伴随课程改革的深化陆续显现。

参考文献

[1] 冯丽云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与实践探索 [J]. 读写算 ,2025,(21):19- 21.

[2] 周梦圆 . 以大单元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路径 [J]. 读写算 ,2025,(20):28-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