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设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

作者

蒋明 汪泓寰 李仕增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局工程局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已经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设备物资管理中心,保障企业生产运行与科研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也急需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设备、物资管理都依赖于手工操作与纸质台账,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信息滞后、数据不一致以及物资调拨不畅等相关问题,影响了单位的资源配置效率以及资产安全,尤其是对于大型单位,设备种类繁多、价值较高,使用周期较长。如何实现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1. 设备物资管理信息化管理需求

1.1 提高管理效率与规范化水平的需求

对目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与技术条件之下,设备物资管理工作日益呈现出数量大、品类多、价值高、流转频繁等特征,传统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在管理的需求。各类设备物资基于采购、验收、入库、调拨、领用、运行维护到报废处置,涉及环节较多,流程十分繁琐。若依赖手工台账或分散管理等方式,极易出现数据不一致、信息滞后以及管理漏洞等问题,影响了资产安全以及资源的配置效率[1]。所以构建统一、标准化、规范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提高设备物资管理水平,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设备台账实时更新、物资库存动态监控以及使用状态的全流程追溯,有助于规范化管理流程,压缩管理成本,降低人为操作失误,提高设备、物资的管理科学性与高效性,全面促进单位生产、教学与科学任务的有效开展。

1.2 加强资产安全与风险控制的需求

设备物资作为单位固定资产的重要服务商,一般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管理要求严格等特征,如果管理不到位,容易引发资产流失、账式不符、使用超期、报废滞后的问题。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支撑,管理人员难以及时掌握设备、物资的真实库存、使用状况以及流转去向。导致资产监管漏洞频出,安全风险隐患陡增 [2]。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于设备、物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采购计划审批、入库登记、调拨、运行保养、维修记录、资产盘点及报废清理等全过程的动态监控,确保设备、物资、账实相符,去向明确,降低资产流失风险。

1.3 满足决策支持与管理透明化的需求

设备物资管理不仅是日常性事务,更直接关乎到单位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决策的科学性程度。传统管理模式由于数据采集之后信息分散,没有统一的信息资源整合与数据分析手段,使得管理者在制定采购计划、预算分配、设备调配以及报废决策的时候常依赖经验判断,缺乏数据支撑,影响了决策的准确性与前瞻性。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对设备、物资相关数据进行集中储存、动态更新以及智能分析,可以及时反映库存结构、资产分布、设备状态以及运行成本等具体指标,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出科学的配置方案与采购计划。同时信息化平台具备良好的信息共享与查询统计功能,提高了设备物资管理的透明度与公开性,有利于部门协同、过程监管以及绩效考核,促进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2. 设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2.1 创新管理困难

目前,大部分单位在进行设备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时候,存在着创新动力不足、理念滞后等问题,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停留在基础数据录入与查询层面,缺乏基于信息化手段开展流程优化、智能分析以及科学决策的支持,使得信息化系统功能发挥有限,管理效益提高不够明显。同时单位管理制度相对固化,既有设备物资管理模式依赖于人工操作与经验管理,缺乏主动探索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难以形成有效的制度创新与流程再造。设备物资管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权责划分不够清晰,业务协同不够顺畅 [3]。即便部分单位已经建设信息化平台,但多局限于单点应用,缺少系统化、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框架。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突出,制约了管理效能的提高。

2.2 管理模式匮乏更新

虽然有些单位已经开展设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过整体管理模式仍旧转为传统,缺乏同现在信息技术相适配的更新与优化。长期以来,设备物资管理主要依靠手工台账。纸质档案以及分散的电子表格等等,管理模式相对单一,手段落后,存在的信息滞后、数据孤立、查询不变等相关问题。即便是引入了信息化系统,部分单位也仅将其作为辅助工具,未能对设备物资管理的流程、制度、权限以及绩效考核机制进行系统优化,使得信息化平台与实体管理需求相脱节,难以发挥信息化管理应用的效率优势。同时部分管理人员由于习惯于传统手工工作模式,对于新系统的应用存在排斥心理,没有系统性操作培训以及持续优化机制,进一步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转化与实际应用效果。

2.3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整合难设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设备采购、仓储、领用、调拨、维修、报废等诸多环节,与相关部门如果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与管理流程,容易导致信息孤岛、数据不一致以及业务协同困难等问题。单位在信息化系统开发与建设的时候,未能充分考虑各业务环节的实际需求与管理流程,系统功能设计脱离实际工作。造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之间存在脱节的情况,尤其是在大型单位或多部门协同管理的时候,不同职能部门对于设备、物资管理需求差异较大,缺乏统一标准与接口规范,使得信息化平台难以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互通。

2.4 专业人才的储备匮乏

设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设备管理专业知识均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目前多数单位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既缺少精通设备物资管理业务的技术人员,又缺乏掌握现代信息化手段的管理人才,制约了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进度与应用成效。一方面,部分设备管理岗位人员长期从事传统管理模式,信息化操作技能薄弱,缺少对系统功能、数据标准及业务流程的系统性理解,难以胜任复杂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单位在信息化项目实施与后续维护阶段,往往依赖外部技术服务团队,内部缺少具备信息系统运维、数据分析及智能化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导致系统后期应用维护困难,制约功能扩展与升级优化 [4]。此外,部分单位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人才培训机制与激励政策,专业人才流失率较高,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亟需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措施,构建稳定、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专业队伍。

3. 设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3.1 强化管理理念创新,推动管理机制优化

针对当前设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创新管理困难的问题,首先需从管理理念入手,树立以信息化引领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观念。管理者应转变传统依赖手工操作与经验管理的思维方式,充分认识信息化在提升设备物资管理效能、优化资源配置与保障资产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要主动推动管理机制创新,围绕信息化平台特点,重新梳理设备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精简环节、规范标准,构建统一、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同时,鼓励各业务部门结合实际需求,探索基于信息化手段的管理新方法、新模式,促进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深度融合,提升管理创新能力。此外,应通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管理人员参与信息化改革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以数据驱动决策、以系统规范流程、以技术保障安全的现代设备物资管理新格局,为单位管理水平提升夯实基础。

3.2 加快管理模式更新,构建智能化管理体系

针对管理模式匮乏更新的问题,应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全面推进设备物资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首先,应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功能特点,优化设备物资管理工作流程,打破以往依赖手工台账和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实现设备采购、验收入库、领用调拨、运行保养、维修记录与报废处置等环节的数字化、规范化管理。其次,应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利用物联网、RFID、二维码等技术手段实现设备物资动态定位与状态监测,提升库存实时监控、设备流向跟踪及异常预警能力[5]。此外,管理模式更新过程中,应同步优化绩效考核、成本控制及资源配置机制,借助系统智能分析功能,科学制定采购计划、设备调配方案及预算安排,提升管理决策科学性,构建集流程优化、智能监控与科学决策于一体的现代化设备物资管理体系。

3.3 加强系统集成建设,实现业务流程深度融合

针对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整合难的问题,需着力加强信息系统的集成建设与应用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首先,应以设备物资管理全过程为主线,科学规划信息化系统架构,打通采购、仓储、领用、调拨、运行、报废等各环节,统一数据标准与业务规范,确保各子系统之间数据互通、流程衔接顺畅。其次,强化信息化平台与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等相关系统的接口集成,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多部门、多业务信息共享与协同办公,提升管理效率。此外,应注重信息化系统应用实效,根据管理需求动态调整系统功能与业务流程,优化用户操作体验,提升管理人员对系统的依赖度与使用积极性,逐步实现设备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与实际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发挥信息化建设整体效益。

3.4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复合型专业队伍

针对设备物资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储备匮乏的问题,应着眼于长期发展,健全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复合型管理队伍。首先,应结合单位实际,设立设备物资信息化管理专项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岗位设置,吸纳具备信息系统运维、数据分析及设备管理业务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其次,应加大在岗人员信息化能力培训力度,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开展设备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技能、数据管理规范、智能化应用方法等专项培训,提升管理人员应用系统、分析数据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此外,鼓励管理人员参加外部培训、专业论坛与行业交流,拓宽视野,掌握行业前沿信息化应用经验。同时,应建立健全人才激励与职业发展机制,增强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岗位认同感与职业稳定性,为设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

结论

设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率、资产安全及管理效能的持续提升。本文基于对当前设备物资管理信息化现状的分析,归纳了存在的创新管理困难、管理模式更新滞后、系统整合难度大及人才储备不足等主要问题,深入剖析其对信息化管理成效的制约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管理理念创新、加快管理模式更新、加强信息系统集成建设以及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等系统性优化策略。研究认为,唯有持续优化管理理念,打破传统管理模式束缚,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才能有效提升设备物资管理的智能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应注重信息系统与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建设功能完善、数据互通、业务协同的综合管理平台,夯实信息化应用基础。此外,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完善培训机制与激励政策,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为信息化管理持续优化提供保障。综上所述,设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持续改进,方能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助力单位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崔喆 . 科研物资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5,(10):127-128.

[2] 欧阳利 . 应急装备物资信息化集成管理模式的探讨 [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5,44(05):721-725.

[3] 易坤 , 向晟 , 王莫言 . 物资贸易企业资金自平衡管理及信息化研究 [J].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25,20(04):32-35.

[4] 高连 . 矿用设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困境与纾解 [J]. 冶金管理 ,2020,(17):132-133.

[5] 钱进 , 王万齐 , 刘星 . 铁路工程建设物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及应用 [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0,29(05):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