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配网自动化系统中故障管理与快速恢复策略

作者

覃万东 罗长亮

广西电网公司柳州鹿寨供电局 广西 545600

引言

实现配网自动化运行模式,能够助力电网运行故障的检测和处理,将其应用到配电网建设中能够有效减少电网运行中出现的故障,缩短停电时间。由于实现自动化运行模式的路径非常多,不同的控制方式也有着不同的原理以及应用效果。所以,针对配网自动化建设进行研究非常关键,明确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配网建设水平。

1 自动化技术应用在配电网运行维护中的价值

1.1 扩大电网规模,提高供电可靠性

配电网作为承担电力配送任务的重要设施,很容易出现故障,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配电网提供更多的智能化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配电设备,可以降低运维人员的出错频率,提高故障治理的时效性。在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可以通过智能化开关、智能保护设备、自动断电设备等,实现配电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一定程度上增强配电网管理效果,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发现和定位故障,利用先进的数据统计对配电网运营进行全程监测,发现潜在的故障风险,提高供电安全性、可靠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配电网规模过大而难以管理的问题,扩大了配电网的规模和覆盖面积。

1.2 实现远距离供电,降低运维成本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人工巡检频率,尤其是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过应用柔性供电技术和电力自动化技术,建立合理数量的供电线路,制定合理科学的配送路线和方案,实现远距离供电,并通过监控和控制,测量和计量电能,提高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配电网承担电力供给和配送的重要任务,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各种复杂电极故障问题,明确配电网状态,为其规划设计、故障处理提供数据支持,还能够利用集中型半自动技术、自动化馈线技术等,减少隔离事故发生的风险。通过远程控制能力,实现无人化控制电能,与人类劳动相比,具备较高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可以减少电能盗窃和电能事故的发生,迅速发现和定位故障,对人工无法到达的区域进行自动化维修,还能够通过网络拓扑和故障信号分析故障区域,通过故障自动化诊断和治理,大幅缩短停电时间,保障配电网运维的安全性、可靠性,有助于实现运维的降本增效。

2 配电线路的故障类型

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受外部环境、设备老化及人为因素等影响,常见故障主要包括短路故障、断线故障和接地故障。短路故障是配电线路中最常见且危害较大的故障类型,通常由雷击、外力破坏或绝缘老化等因素引起。短路故障会导致电流剧增,使线路保护装置动作,严重时可能引发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断线故障通常由线路老化、机械损伤或外力影响导致,如树木倒伏、车辆撞击电杆等。断线可能造成相间短路或单相接地,影响供电的稳定性,并存在触电等安全隐患。接地故障则是由于线路绝缘损坏或导线接触地面造成的,可能导致单相或多相接地。轻微接地故障可能不会立即引发跳闸,但长时间运行会加剧设备老化,严重时引发系统不稳定。通过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定位并隔离故障,确保配电系统安全运行。

3 提升故障管理与快速恢复策略有效性的保障措施

3.1 完善的通信网络

可靠、高效的通信网络是实现故障管理与快速恢复的基础。通信网络需确保故障信息能够及时上传至主站系统,主站系统的控制指令能够准确下达至终端设备。采用光纤通信与无线通信相结合的混合通信方式,可兼顾通信质量和覆盖范围。同时,通过冗余通信链路设计,提高通信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避免因通信中断影响故障处理。

3.2 强大的主站系统功能

主站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能力。通过对海量实时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能够迅速完成故障检测、定位和隔离,并生成最优的恢复策略。主站系统还应具备仿真模拟功能,可在实际执行恢复策略前,对策略进行模拟验证,确保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此外,主站系统需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调度人员实时监控故障处理过程和下达操作指令。

3.3 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

针对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时,需要对高压电线以及绝缘导线进行精准处理,其主要目的就是避免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隐患,保证电网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还可以选择全密封变压器有效降低设备的采购成本,同时还能够减少意外事故出现的概率。在新时代开展供电站建设时,应加大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力度,充分发挥自动化控制的应用效能,将电网结构与供电设备紧密结合,实现对整个电网实际运行状态的自动化操作。如此一来,不仅能有效提升系统运行效率,还能够保证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另外,需要进一步增强相关设备引进的科学性,结合该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自动化的监管,全面收集系统运行负荷数据,以此来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管理。此外,还应该根据配电网运行的实际状况进行定量考核,制定完善的优化方案,切实提高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水平。

3.4 定期维护与演练

定期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和主站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定期开展故障应急演练,模拟各种故障场景,检验故障管理与快速恢复策略的有效性,锻炼调度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不断优化和完善策略。通过科学的故障管理和高效的快速恢复策略,配网自动化系统能够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时间和损失。

3.5 故障隔离与系统恢复

故障隔离与系统恢复是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其目标是在故障发生后迅速隔离故障区域,减少非故障区域的停电时间,并通过智能调度和自愈机制快速恢复供电。目前,配电网故障隔离主要依赖于自愈控制技术、自动分段开关及配电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以提升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1)在故障发生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会通过智能传感器和故障指示器迅速检测故障区域,并将信息上传至配电自动化主站。自动分段开关和馈线终端协同作用,按照设定的保护逻辑进行快速分段隔离,确保仅故障区段停电,最大限度减少供电损失。(2)在系统恢复阶段,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通过备用电源自投和分布式电源快速重构等手段,优化电力负荷分配,确保非故障区域尽快恢复供电。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我国对于电力系统建设与管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对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通过使用配网自动化系统,能够进一步提升电能供应效率。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了解系统运行中负荷信息的变化,结合配电网运行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监控设备,以保证电网始终稳定运行。此外,使用配网自动化系统,还能够对电力设备进行有效管控,为工作人员维护提供便利,保障电力系统始终维持高水平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 李艳 , 许方杰 . 基于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电力系统运行优化策略 [J]. 光源与照明 ,2024(02):234-236.

[2] 饶建兰 , 刘先锋 . 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4(02):14-16.

[3] 周盛星 . 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J]. 光源与照明 ,2022(06):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