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整体化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护理满意度分析

作者

成萌萌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心脏病,以胸痛、胸闷、呼吸短促为主要症状表现,在病情不断进展的情况下,可引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使得心因性死亡风险增加[1]。在该病治疗中,以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比较常用。而规范治疗的同时,适宜的康复锻炼对于侧支循环的发展有利,能够使患者的活动耐受力提升,促进其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护理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是一种标准化的护理模式;整体化康复是遵循渐进性原则制定的康复计划。本研究探讨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整体化康复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2023 年 10 月 -2024 年 10 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计72 例被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设置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分入患者 36 例。对照组中,有男 21 例,女 15 例;年龄 42-70 岁,平均( 58.42±2.13 )岁;心功能分级:Ⅱ级 16 例,Ⅲ级 20 例。研究组中,有男20 例,女16 例;年龄42-72 岁,平均( 58.54±2.26 )岁;心功能分级:Ⅱ级 17 例,Ⅲ级 19 例。经分析,组间上述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宣教、病情监测、生活指导等。

研究组:除上述常规护理外,接受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整体化康复干预。(1)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基于对患者病情及整体健康状态的评估,对康复管理方案的重点加以明确,形成临床护理路径执行表,并将整体化康复的具体内容、预期目标等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2)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整体化康复实践: ① 热身环节:主要锻炼双上肢、下肢,做扩胸运动、弓步压腿及短距离折返跑等运动,时间为 10-15 分钟,主要是为了放松,提高身体适应性。 ② 核心训练环节:包括呼吸训练、有氧运动训练、抗组训练几种训练方式。呼吸训练主要是练习缩唇式呼吸、腹式呼吸,以促进呼吸功能改善。每天进行 2 次训练,每次时间在5-10 分钟。有氧运动训练的方式包括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等,用以促进患者运动耐力的提升,帮助改善心脏功能。每天进行1 次训练,每次时间为20-30 分钟。抗组训练可借助哑铃、杠铃,并可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达到改善肌肉力量及耐力的目的,并促进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每天进行 1 次训练,每次时间为 5-10 分钟。护理人员做好相关训练指导。 ③ 放松环节:同热身环节的训练相似,用以促进肢体疲劳程度的逐步改善,时间为5-10 分钟。

1.3 观察指标

(1)心理弹性水平:评估工具为心理弹性量表,涉及坚韧、自信、乐观几个维度,最高评分为100 分,评分与心理弹性水平呈正相关。(2)护理满意度。以自制问卷调查,有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之分,去除不满意率即为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使用 SPSS 26.0,研究中资料数据的呈现形式有两种,即 ,对应采取 χ2 检验、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弹性水平比较

两组护理前心理弹性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P>0.05 );护理后则均有较明显的差异( P<0.05 ),研究组评分均更高。见表 1。

表1 两组心理弹性水平比较(  ,分)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统计计算,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持续攀升,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对于该病症,在规范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做好康复护理,以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提升生活质量。整体化康复模式在心脏康复领域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而基于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整体化康复更加标准化、流程进一步优化。经本次研究发现,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使患者变得更加坚韧、自信、乐观,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改善病症。与此同时,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所受认可度比较高。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整体化康复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满意度提升均有积极作用,临床可对这一干预模式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敏佳 . 整体化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探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S2):1552-1552.

[2] 宁佳佳 . 整体化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健康大视野 ,2023(8):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