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图像处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杨春升 郑利敏 冯琪
中原工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7
1 引言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图像处理从 " 手工特征" 迈向 " 智能驱动" 阶段,这不仅改变算法设计范式,更对数据合规性、技术自主性提出更高要求。MATLAB 图像处理工具箱内含丰富的函数和应用程序,不仅涵盖了基本的图像处理流程,还支持更高级的图像分析和算法开发,让其成为从事图像处理工作的重要工具。然而,2020 年美国将 13 所中国高校列入实体清单,禁用 Matlab,后期逐步增加实体名单,导致相关单位的工作进度延缓,凸显了核心技术的价值,唯有自主创新才是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本文尝试基于《智能图像处理》课程知识点构建 " 技术知识传授 - 思政元素浸润 - 科研伦理培育 " 三位一体教学体系,将知识产权保护与伦理、核心技术自主、民族科技自信、科研创新精神等思政要素融入教学,为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2 思政教学设计与典型案例
2.1 Lena 图像版权争议与学术伦理
知识点:图像数据获取与预处理、知识产权保护和伦理道德。教学目标:建立科研数据合规使用意识,理解技术应用的法律边界。
教学内容: 1973 年南加州大学团队扫描《花花公子》杂志获取Lena 图像,该图像因包含皮肤(平滑区域)、头饰(高频细节)、毛皮(纹理结构),丰富的细节、明暗对比,同时也有平滑的过渡区域,成为验证图像增强、压缩算法的 " 黄金标准 ",但未获模特和杂志授权被全球科研界使用 40 年。因版权、图片来源和伦理风险争议,2017年 Matlab 移除该图像,改用合规的自然场景数据集。2018 年, NatureNanotechnology 杂志宣布禁止在论文提交中使用 Lenna 图像。2024 年起,计算机视觉女神 Lena 被IEEE 期刊封杀,不再接收包含该图像的论文。
思政融入:Lena 图像的争议性揭示:技术优势不能掩盖伦理缺陷,科研数据使用需遵循《著作权法》第 24 条 "合理使用" 原则(如注明来源、非商业用途)。组织学生调研常用数据集的许可协议,编写 " 数据合规使用承诺书 ";在课程设计中要求:使用网络图像需标注来源,自建医学影像数据集需通过患者知情同意书。正如《论语》所言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既是学术规范要求,更是科技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2.2 Matlab 禁用事件与核心技术自主精神培育
知识点:图像处理工具链、算法实现平台。教学目标:理解 " 卡脖子" 技术的危害性,树立科技自立自强信念。
教学内容:2020 年美国将 13 所中国高校列入实体清单,后期逐步增加,导致相关单位无法使用 Matlab,某航空学院无人机研发因飞控算法无法验证延期 6 个月,直接经济损失超千万元。国产替代突破:北太天元,由北大数学学院团队研发,兼容 95% Matlab 语法,支持微分方程求解、信号处理等核心功能。2023 年其 V3.0 版本在哈工大实现全学科覆盖,与银河麒麟操作系统深度适配,打破 " 工具霸权"。
思政融入:讲述 " 两弹一星" 元勋自主研制计算工具电子管 104 型计算机的故事,类比北太天元团队 " 十年磨一剑 " 的坚守,强调,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唯有自主创新才是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2.3 联影医疗技术突围与民族科技自信培育
知识点:医学图像处理、图像重建算法。教学目标:感受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上海联影医疗 2011 年成立时, GE、飞利浦、西门子占据中国 90% 以上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团队耗时 8 年研发 uMR 780 光梭 3.0T 磁共振成像体系系统,攻克三大难题包含:硬件瓶颈 , 自主设计控制台、磁化系统、射频系统及其功率放大系统;算法创新:开发压缩感知重建算法,将扫描时间缩短 60% ;临床验证:联合北京 301 医院建立 10 万例肺部结节数据库,优化 AI 辅助诊断模型。全球影响:2023年联影医疗产品进入 60 余个国家,在意大利罗马圣心医院, uMR 780 的心脏电影成像时间较西门子设备缩短 40% ,被《欧洲放射学》称为 "中国医疗科技的里程碑"。
实验设计:提供联影医疗公开的 DICOM 数据集,让学生用 Python实现 CT /MRI 图像的窗宽、窗位调整、病灶区域标注,感受国产数据的临床价值。思政融入:引用钱学森 "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讲述联影团队放弃海外高薪回国创业的故事,诠释 " 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的使命担当。
2.4 北大陈良怡团队科研突破与创新精神培育
知识点:生物图像处理、超分辨成像算法。教学目标:培养 " 十年磨一剑" 的科研定力,理解基础研究的价值。
教学内容:HiS-SIM 结构光显微镜通过三大创新实现活细胞超分辨成像,通过稀疏解卷积算法将空间分辨率提高到 60 纳米,时间分辨率提升至毫秒级,在活细胞超分辨成像领域实现 " 弯道超车 ",荣获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主要创新如下:硬件创新:设计六边形结构光投射模块,将激发光剂量降至传统方法的 1/10;算法创新:提出稀疏解卷积算法,基于时空连续性先验,将成像速度提升至 564 帧 / 秒;应用创新:首次观测到胰岛素囊泡融合时 3nm 分泌孔道的动态变化,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靶点。
科研历程解析:团队成果经历 127 次硬件迭代、 3000+ 次算法优化。在《Nature ⋅⋅ Method》审稿中,面对 " 如何证明时间分辨率提升非噪声干扰 " 的质疑,团队耗时 8 个月设计荧光标记对照实验,最终获审稿人评价:" 重新定义活细胞成像的时间精度 "。HiS-SIM 的稀疏解卷积算法本质是图像去模糊问题,需综合运用傅里叶变换、最优化理论、卷积等知识,体现多学科交叉的创新路径。思政融入:" 显微镜下见乾坤,十年功成在细微",引导学生理解:真正的创新源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更源于对科学真理的执着探索。
3 总结与讨论
紧随时代变化,充分考虑课程核心知识点,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将技术知识点与伦理规范、民族精神、科研品格深度绑定,避免 " 两张皮 " 现象。案例选择立体化:可涵盖历史典故、现实挑战、本土创新、科研前沿,构建 " 过去- 现在 - 未来" 的思政育人链条。能力培养复合化,在提升图像处理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法律合规、技术批判、文化认同等 隐性能力,符合新工科 全人培养目标。课程思政建设也需在技术传授中追求 " 育得更实、导得更准 "。唯有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熔铸为 " 立德树人 " 的合金,才能培养出既掌握智能图像处理核心技术,又胸怀 " 国之大者" 的新时代工程师。
通讯作者:杨春升基金项目: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23ZGSZKC026)、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4ZGJGLX044,2024ZGJGLX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