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全环境立德树人背景下学前儿童品德启蒙研究

作者

侯刚 王祖莉 黄静

威海职业学院 艺术学院 山东威海 264200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突出德育作为育人之本的功能。目前“重智轻德”倾向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中依然存在,学前儿童品德启蒙缺少相应的系统化理论支持和具体的实践抓手。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如何针对新时期下幼儿人格品质的发展需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加强学前教育时期儿童的品德培育,成为了时代的召唤与社会的要求。本研究立足于“全环境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多个幼儿园开展实验,开展学前儿童品德启蒙教育的路径、方法的研究探索,构建学前儿童品德启蒙教育的科学可行的体系。

一、研究现状与理论框架

国外学者认为应该将品德融入儿童生活,让品德学习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班杜拉认为榜样示范和行为强化有助于开展德育工作。国内学者(彭凯平)指出,品德形成和发展基本因素是情绪因素和行为因素;吴新颖等人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对品德评价做出初步尝试,但是尚未完善系统的实践模式。

本研究基于“全环境育人”的理念,在整合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认知—情感—行为—内化的四维度的品德启蒙模型,分别把幼儿园、家庭、社区作为三个培养主体,在此基础上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结合家园共育以及建立幼儿品德激励体系,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

二、研究概述

课题将全环境育人理念下的学前儿童品德启蒙教育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山东省内多所合作园所作为课题实践基地园。聚焦学前儿童品德意识发展的内在规律、梳理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品德启蒙的内容、全面挖掘全环境全过程品德启蒙育人的途径和方法,创新开展红色革命精神教育的资源建设,创新品德养成激励体系。为学前儿童品德启蒙教育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做出有益探索。

三、研究成果分析

(一)学前儿童品德体系的构建

研究以全环境育人为出发点,面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山东红色文化资源以及 3—6 岁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等特点,从年龄跨度上划分学段,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学前儿童构建品德培养体系。

以“核心理念—品格维度—实施路径—激励机制”为整体架构,核心理念部分要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园所、家庭、社会三方协同,以情感驱动为核心要素,并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品格维度包含个人品格(自理自爱、自我调控)、社会交往(合作分享、共情)、家国情怀、红色基因(分阶融合)、传统美德(孝亲勤俭)、创新探索(好奇探究)6 个方面。

利用山东红色研学基地、家园共育等活动,运用班级品格墙、家庭品格瓶等活动形式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打造阶梯化认知、地域性特色的品行养成体系。

(二)建设学前儿童品德启蒙教育活动资源

建设学前儿童品德启蒙教育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主题化、游戏活动的品德启蒙课程资源。营造温馨、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氛围,建立积极和谐的同伴关系,通过潜移默化地将品德启蒙教育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中。

挖掘威海红色教育资源,在幼儿品德启蒙教育中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创新尝试以儿童戏剧的形式,结合幼儿认知特点,创编胶东乳娘、郭永怀事迹、主题的儿童戏剧,以儿童的视角再现红色乳娘大爱精神,开展红色底蕴传承的启蒙教育,培育幼儿爱父母长辈、爱老师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党爱国的情感。

(三)坚持全环境育人理念,充分挖掘有效的儿童品德启蒙教育方法

发掘幼儿在园及家庭生活中的德育启蒙有效途径。积极总结实践园所品德教育启蒙的有效方法,形成可借鉴推广的品德启蒙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创新研发学前儿童品德激励勋章体系,让品德启蒙教育易操作有抓手。开发设计符合学前儿童认知特点的激励勋章体系,将抽象的品德启蒙教育结果显性化,贯彻到品德启蒙的全过程,包括品德概念认知、品德情感认同、品德行为强化、品德要素内化等过程,以激励勋章体系为抓手,打通幼儿园和家庭品德启蒙教育通路,提升全环境育人背景下儿童品德启蒙的有效性。

建设提升幼儿教师及家长的品格启蒙能力培训体系。开发包括儿童品德养成基础理论、品德启蒙实施方案、家庭教育指导、幼儿园活动方案、幼儿园及家庭品德启蒙环境创设指导、儿童品格发展的观察发现与积极反馈等体系。

(四)联合省内合作园所,积极开展品德启蒙教育实践

在全省选择多所幼儿园作为课题实践落地实践园,发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科研和幼儿园一线儿童品德启蒙育人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双优势,理论 + 实践互相促进。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通品德启蒙家园共育新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便捷优势,实现品德启蒙教育、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衔接。

四、局限与展望

受到样本地域性的局限以及本研究所用数据和方法的局限,虽然就品格体系构建与全环境育人实践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价值探索,但是还存在着体系构建缺乏全面性和开放性的缺点,验证范围有限的问题,因此接下来可以进一步扩大实践验证范围验证模型的普适性,继续挖掘社区融入途径以及幼儿品德内化机制等。

参考文献

[1] 彭凯平 . 孩子的品格 [M].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20.

[2] 皮亚杰. 儿童的道德判断[M]. 傅统先译.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 1984.

[3] 教育部 .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Z]. 2022.

[5]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M]. 陈欣银译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5.

项目来源:山东省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研究一般课题“全环境立德树人背景下学前儿童品德启蒙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2054。

作者简介:侯刚(1982-),男,人,讲师,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师德养成教育、幼儿品德启蒙教育等。

王祖莉(1965-),女,人,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养成等。

黄静,(1983-),女,人,副教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师德养成教育、幼儿心理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