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内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索
祁慧芳
高平市第四中学校 山西省高平市 048400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现从 “知识传授” 到 “价值内化” 的转变,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发展蓝图、社会价值取向以及个人行为准则的主要承载者,它的融入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所包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作用既能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又能推动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方针。
2、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多元文化融合,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社会大环境之下,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认知还未完全成熟,很容易被一些负面的思想观念所干扰,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系统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索
1、基于教材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体系围绕个体发展、家庭关系、校园环境和社会交往这四个主要维度展开,并且延伸到国家治理、社会发展这些大问题上,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内容,把握好每一章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冲破文本的束缚,联系时代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拓宽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促使他们将其付诸实践。
在七年级上册《成长的节拍》单元里,“少年有梦”这个主题可以同“爱国”、“敬业”这些核心价值观形成较为深刻的联系,通过引领学生去探究个人理想同国家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可促使他们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并且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中国梦”,又能在这一过程当中培育“敬业”的精神品质,进而加深对“爱国”价值理念的认知与应用。
2、创新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依靠具备典型意义并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或者社会热点的实际情境,促使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深入探究和研究,小组讨论法围绕核心价值观主题,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互动交流,推动他们自主发表看法,加深思想上的碰撞,从而达成深度学习的目的,角色扮演法则通过精心安排的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成为特定身份的人。
在讲解 “诚信” 这一价值观时,可引入现实的例子,如因坚持正品销售、如实描述商品信息,即使在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依然凭借良好口碑实现销量稳步增长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该商家的行为体现了“诚信” 价值观,以及诚信经营如何为商家带来长期的利益,对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开展志愿实践活动
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开展社区清洁,弱势群体援助,环保保护等活动时引导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开展应结合参与者不同年龄特点及其实际需求情况,科学地规划服务内容并且制定明确目标与操作规范,以此保证活动安全和系统化地推进实施进程,让参与者于实践过程里能够真正地做到理论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应用,全面地发展自身。
社区清洁志愿服务项目当中,大家按照任务安排互相配合来完成区域垃圾清理和绿化养护工作,体现出很强的责任意识,通过合理分工执行具体任务,不但让社区环境变得更好,而且表现出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践行“友善”理念的主动性,“敬业”精神表现在对待工作的认真细致的态度上,在关爱孤寡老人的行动里,志愿者主动担负起生活照料的任务。
4、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践行价值观的关键所在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常教学与生活当中,将其变成自己的行为准则,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引领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以及团队协作这些具体情形里,教师应当努力表现出自己的职业操守,规范的言行举止,如此一来就能在不知不觉中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互动时,要抱持开放包容的心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独特看法,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用积极的言行树立良好的榜样,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心设计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怀着饱满的热情开展教学活动,展示出自己的专业水准和职业操守,在团队合作方面,教师要讲求诚信,积极帮助同事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充分体现出“诚信”和“友善”的核心价值理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等多种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从 “知识传授” 到 “价值内化” 的转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升教学实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 何丽霞 , 浦团 .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爱在家人间》一课教学为例 [J]. 宁夏教育 ,2024,(12):17-18.
[2] 王志华 .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研究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2024,(07):46-48.
作者简介 : 祁慧芳,1975 年,女,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现任山西省晋城市道德与法治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