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英语教育方法创新
王雪莲
西北工业大学
一、数字技术重塑英语教育的底层逻辑
数字技术与英语教育的融合,并非简单的工具替换,它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个性化学习场景。通过数据驱动、场景重构和互动升级,最终实现教育范式的根本性变革。它将从“标准化教学”到“数据化适配”,使“因材施教”的理念成为现实;从“静态输入”到“动态交互”,让语言习得回归“在使用中学习”的本质规律;从“单一评价”到“多维反馈”,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
二、英语教育方法创新的实践方向
基于数字技术的特性,英语教育方法创新可围绕场景拓展、能力培养和资源整合三个维度展开,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首先,采用沉浸式场景教学。通过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创造贴近真实的语言使用场景,解决传统教学中“缺乏语境”的痛点。比如:利用 VR/AR 技术构建商务会议,学术论坛等。
其次,培养批判性思维。数字时代信息爆炸,英语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 “如何说”,更要培养 “如何想”。引导学生利用英文数据库、海外媒体等数字资源时,同时保持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借助数字工具设计开放性任务,突破思维定式。
再次,协同资源整合。通过这种方式,构建无边界学习生态,建立校际在线交流机制,借助数字技术,整合碎片化资源,为实现多方协同提供了可能,以此打破传统课堂的封闭性。
最后,推行师生 - 技术协同教学。明确教师、学生与数字工具的角色定位 —— 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设计师”,负责设计基于数字工具的教学活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需要学会合理利用数字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数字工具则承担辅助功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三、方法创新中的风险规避与平衡
数字技术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需避免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在创新中保持教育的本质属性。
首先,防止技术依赖。明确数字工具的辅助定位,例如要求学生在使用 AI 生成英文作文初稿后,必须进行自主修改并说明修改思路;在口语练习中,将 AI 对话作为预习环节,课堂上仍以师生、生生互动为主,避免技术替代真实交流。
其次,保障教育公平。加大对地方院校数字资源的投入,开发低成本、易操作的英语学习工具;建立区域共享平台,让优质数字课程和教学案例覆盖更多学校,减少技术资源差异带来的教育鸿沟。
最后,坚守人文价值。在利用数字技术教授语言技能的同时,强化文化传承与价值引导。例如,在“英文电影赏析”课程中,不仅分析台词语法,更引导学生讨论影片中的人文精神;通过数字平台分享中国故事的英文表达,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增强文化自信。
结语
数字时代为英语教育方法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但其核心仍在于“育人”—— 通过技术赋能,让语言学习更高效、更贴近真实需求,同时坚守教育的人文内核,培养既具备扎实的英语能力,又拥有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视野的人才。这需要教育者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技术变革,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平衡之道,让数字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薇薇,新媒体应用于英语教育模式创新的策略探析,《新闻研究导刊》,2023.07
2. 李楠,孙琳琳,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机制及路径构建研究,《语言于文化研究》,2025.05
3. 许晗,新媒体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向与突破——评《新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中国科技论文》,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