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分析及实践
肖瑶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250353
一、演唱分析
《思乡》由韦瀚章作词,全文简洁而富有诗意,表达了游子漂泊他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魂牵梦绕。歌词虽篇幅短小,意象选择与情感递进却十分精准,构建了浓厚的思乡情怀。
(一)歌词内涵
开篇“柳丝系绿,清明才过了,独自个凭栏无语”,通过“清明”这一传统祭祖、思亲的节日节点,暗示了游子内心的孤独与乡愁。“凭栏无语”这一动作描写,将情感压抑于静默之中,为后续的情感爆发埋下伏笔。紧接着,“更那堪墙外鹃啼,一声声道:‘不如归去!’”以杜鹃“不如归去”的啼鸣,将内心的思念外化为听觉意象,情感从静默的压抑转向被动的触动。
中段“惹起了万种闲情,满怀别绪。问落花:‘随渺渺微波是否向南流?’”则将思念从被动触发转为主动抒发,“万种闲情”“满怀别绪”直接点明情感的浓烈,而对落花的追问,更是将抽象的思念寄托于具体的物象,赋予情感以可感的形态。
结尾“我愿与他同去”以强烈的愿望直抒胸臆,情感从含蓄的思念升华为迫切的归乡渴望,形成完整的情感递进线索。
(二)咬字吐音
汉语语音的“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是咬字吐音的核心要素,在《思乡》的演唱中,需根据歌词的声调与旋律的高低起伏,依谱合理分配各部分的时值与力度。
字头作为字音的起点,需清晰有力但不僵硬,如“柳(liǔ)”“清(qīng)”等字,字头“l”“q”的发音应轻巧短促,避免拖沓;字腹是字音的主体,需饱满圆润,与旋律的长音相配合,如“绿(lǜ)”“栏(lán)”等字,字腹“ǜ”“án”需保持稳定的音色,确保声音的连贯性;字尾则需收束干净,如“过了(le)”“去(qù)”等字,字尾“le”“ù”的发音应干脆利落,避免过度强调导致音色割裂。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歌词中的入声字与轻声字,如“独(dú)”“个(gè)”等字,在演唱时需保留一定的顿挫感,以体现语言的韵律;而“了(le)”等轻声字,则需弱化处理,避免破坏句子的语流节奏。
二、演唱实践
(一)演唱处理
汉语的声调具有“辨义”与“表情”的双重功能,在演唱中需使声调与旋律的走向相协调,避免“倒字”现象。《思乡》的旋律创作充分考虑了歌词的声调特点,如“不如归去”中,“不(bù)”为去声,旋律对应低音;“如(rú)”为阳平,旋律上行;“归(guī)”为阴平,旋律保持平稳;“去(qù)”为去声,旋律下行,形成与声调起伏一致的旋律线条。演唱时需顺着旋律的走向强化声调的自然起伏,使演唱具备朗诵感。
对于旋律与声调存在细微冲突的部分,如“问落花”中的“问(wèn)”为去声,而对应的旋律为上行音,演唱时可通过字腹的延长与音色的变化进行调整:在字头“w”清晰吐出后,字腹“èn”逐渐打开口腔,既保证字音的准确性,又不破坏旋律的流畅性。
《思乡》的音乐节奏以 4/4 拍为主,旋律线条舒展悠长,与歌词的抒情性相契合,但部分乐句的节奏划分需结合语言的自然停顿进行处理。如“独自个凭栏无语”一句,音乐上为连续的八分音符,但语言上可在“独自个”后稍作停顿,再衔接“凭栏无语”,使歌词的语意更清晰;“惹起了万种闲情,满怀别绪”中,逗号前后的两个短语可通过呼吸的调整形成语气的区分,前半句稍显急促,后半句则更为绵长,以体现“闲情”与“别绪”的层层递进。
(二)情感处理
《思乡》创作于 20 世纪 30 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时期,许多知识分子漂泊异乡,对故乡的思念往往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交织在一起。这种历史语境的代入,使情感表达更具厚度与深度。
因此演唱时若仅将其视为单纯的“思乡”之作,容易使情感表达过于单薄:结合歌词的情感线索,演唱时可将作品分为三个情感层次,并通过音色、力度与呼吸的调整加以区分。第一层次为“触景生情”,对应“柳丝系绿,清明才过了”至“一声声道:‘不如归去!’”,演唱时音色应偏柔和内敛,呼吸平稳深沉,如同游子在寂静中默默远眺,“凭栏无语”的“语”字需弱处理,尾音轻轻收束,而“不如归去”的“去”字则稍作强调,以体现杜鹃啼鸣带来的触动。
第二层次为“托物抒情”,对应“惹起了万种闲情”至“是否向南流?”,情感从含蓄转向显露,音色可稍显明亮,呼吸加深加快,“万种闲情”的“情”字通过字腹的延长与颤音的运用强化情感浓度,而对落花的追问“是否向南流?”则需带有期盼的语气,尾音上扬,仿佛在等待回应。
第三层次为“直抒胸臆”,对应“我愿与他同去”一句,情感达到高潮,音色需饱满有力,呼吸饱满通畅,“同去”的“同”字通过音程的跳跃与力度的增强,展现出强烈的渴望,最后的“去”字则需坚定有力,尾音干净利落,留下余韵。
三、结语
黄自的《思乡》以其深厚的情感内涵、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艺术歌曲宝库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歌词的细致分析,可深入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核与民族特色;通过对咬字吐音的打磨,能实现语言与音乐的和谐统一;而通过历史语境的代入与个人体验的融入,则能让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更具深度与温度。作为音乐学习者,演唱此类经典作品不仅是对技术的锻炼,更是对民族文化与艺术精神的传承与体悟。在未来的实践中,还需不断探索与完善,力求让作品的艺术魅力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参考文献
[1] 张慧 .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J]. 名家名作 ,2025,(17):79-81.
[2] 甘卓 . 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以歌曲《思乡》为例 [J]. 艺海 ,2024,(04):61-65.
[3] 朱钰 .《思乡》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术要点研究 [J]. 黄河之声 ,2025,(06):67-70.DOI:10.19340/j.cnki.hhzs.2025.06.044.
[4] 甘露露 . 黄自艺术歌曲《春思曲》《思乡》的艺术特点与演 唱 要 点 [J]. 大 众 文 艺 ,2025,(06):62-64.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5.06.021.
[5] 谢梓润 .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音乐创作与演唱技巧 [J].岭南音乐 ,2024,(04):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