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优化研究
贺金鹏
264000 370612198810110016
一、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参与方多等特点,成本控制贯穿项目全过程,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的发展。传统成本控制模式主要依赖二维图纸和人工计算,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各阶段成本控制脱节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的需求。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技术,通过创建三维模型整合建筑项目的各种相关信息,为建筑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成本动态管理与优化。
二、传统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主要分为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等阶段,各阶段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机制。在决策阶段,投资估算往往依据经验数据和简单的指标进行估算,准确性较低;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与成本管理人员沟通不畅,设计成果可能存在成本超支风险;施工阶段,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施工过程中的变更难以快速反映到成本中,导致成本失控;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量计算繁琐,容易出现错算、漏算等问题,影响结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优势
(一)决策阶段
BIM 技术可以通过建立三维模型,模拟不同建设方案的效果,结合成本数据库,快速准确地生成各种方案的投资估算,为决策者提供直观、可靠的数据支持,帮助其选择最优方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设计阶段
设计人员利用 BIM 模型进行设计优化,能够实时查看设计变更对成本的影响,及时发现并解决成本超支问题。同时,BIM 技术可以实现多专业协同设计,减少设计冲突,避免因设计错误导致的返工和成本增加。此外,通过 BIM 模型还可以进行工程量自动统计,生成较为准确的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为成本控制提供详细依据。
(三)施工阶段
BIM 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提前发现施工中的难点和风险点,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窝工和浪费现象。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有效控制成本。同时,BIM 模型可以集成材料、设备等信息,实现成本的动态监控和管理,实时掌握成本变化情况,为成本控制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四)竣工结算阶段
利用 BIM 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工程量,避免人工计算的误差和繁琐工作,提高结算效率和准确性。同时,BIM 模型中的信息完整、准确,可以为结算审核提供有力依据,减少结算纠纷,加快结算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成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
四、BIM 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期投入成本较高
BIM 技术的实施需要一系列软硬件设施作为支撑,这无疑给企业带来了较高的初期投入成本。从硬件方面来看,要运行复杂的 BIM 软件,需要配置高性能的计算机工作站,包括强大的处理器、大容量的内存、高速的硬盘以及专业的图形显卡等。这些硬件设备的价格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复杂的建筑工程项目,可能需要多台高性能工作站协同工作,进一步增加了硬件采购成本。此外,为了实现数据的存储和备份,还需要搭建专门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这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投入。
(二)BIM 技术人才短缺
BIM 技术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既懂建筑工程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BIM 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建筑工程行业普遍存在 BIM 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全适应BIM 技术发展的需求。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与 BIM 技术相关的课程,但课程设置往往不够系统和全面,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应用存在一定差距,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直接胜任 BIM 技术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内部的在职人员培训体系也不够完善。许多企业虽然意识到了 BIM 技术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师资和系统的培训方案,对员工的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无法使员工真正掌握 BIM 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各参与方之间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存在困难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涉及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个参与方,每个参与方在项目中都有各自的角色和职责,同时也掌握着不同的项目信息。在传统模式下,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纸质文件和简单的电子文档,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时有发生,容易导致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在 BIM 技术应用过程中,虽然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 BIM 模型来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但由于各参与方使用的软件平台和数据标准不一致,仍然存在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的困难。
五、解决对策
(一)合理安排资金投入
针对 BIM 技术实施初期投入成本高问题,企业应采取科学资金投入策略。首先,企业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依自身战略规划和项目需求确定 BIM 技术应用范围与深度,避免盲目投入。大型、复杂且对成本控制要求高的项目,可适当增加初期投入;小型、简单项目,结合实际选部分关键环节应用,降低成本。其次,企业可分阶段投入,逐步完善BIM 技术应用的软硬件设施。项目初期,优先购置必要硬件和基础软件,满足基本需求;随项目推进和技术深入应用,再按需升级硬件、购买专业软件,减轻一次性投入压力。此外,企业可与软件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争取优惠价格和服务,降低采购与维护成本。同时,探索云计算、租赁等新模式,减少硬件固定资产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强 BIM 技术人才培养
为解决 BIM 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企业和高校应共同构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方面,需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 BIM 技术教学与实践环节,将其融入主干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理论与操作技能。同时,建立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提供实践平台,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可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科研,使学生了解行业动态与企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与实用性。企业方面,要建立健全内部培训机制,制定系统培训计划,根据员工岗位与技术水平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培训。对新员工进行基础培训,对技术人员开展专业深化培训,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项目管理培训。同时,通过内部竞赛、技术交流等活动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此外,企业应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带动内部员工技术水平提升。
结论
BIM 技术为建筑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带来显著优势,但实施中面临初期投入成本高、人才短缺、各参与方协同困难等问题。通过合理安排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等对策,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未来,随着对策逐步落实,BIM 技术将更广泛深入应用,助力建筑工程行业提升成本控制水平,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樊烽 , 吴昊 , 徐怡红 . 基于 BIM+ 云技术的市政工程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研究 [J]. 项目管理技术 , 2024, 000(9):6.
[2] 刘检丽 . 基于 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优化研究 [J].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