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钢琴表演美学的实践探微
郑歆诺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长沙 410081
一、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表演艺术美的本质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由于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哲学思想的不断涌入,音乐的时代性特征表现极为明显,出现了海顿、莫扎特等诸多典型音乐大师。在当今的文化艺术发展中,钢琴音乐属于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与其他乐器相同,钢琴音乐在创作及其演奏方面也都是对内在思想情感所进行的表达,将这种内在的情感表达和外在的表现形式相融合,便形成了钢琴音乐方面的文化,同时也使其具备了充分的美学特征,而作为演奏者,探究其中美的本质,对于演绎好一部作品是十分必要的。
(一)钢琴表演艺术是一种美学实践途径
就钢琴这种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而言,在其表演艺术中,其创作主体和表演主体之间具有矛盾性,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努力与发展之后,才让钢琴演奏者实现 了自身表演及其体验之间的协调统一。随着历史的发展,钢琴音乐这一表演艺术始终在表现派及其体验派这两者之间存在不断的争论。
经分析发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主要音乐特征就是对“自然”的追求,由于当时社会笼罩着的哲学思想就是回归自然,所以这也成为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又一特征,它反对愚昧和神秘主义,认为宗教信仰必须以理性为依据,不能是盲目的迷信。海顿便是一位古典主义典型田园风格作曲家的杰出代表。
(二)艺术表现与艺术创造的融合
在遵守古典主义总体艺术法则的基础上,又不损害个人的创作风格,追求个性解放,强调完美与和谐的统一,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一个非重要的美学特征。
无论是莫扎特还是贝多芬,在他们的乐章中“和谐”是艺术最基本的出发点,他们都要求从“和谐”的角度对音乐的语言与结构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把不同的各个乐章构成统一和完整的作品,认为“和谐”的美才是音乐的真正美。
笔者认为,钢琴,它有自己本身的音质美;而外在美就是“相对美”,其主要是指音乐的旋律、段落、结构、篇章等,强调艺术表现力与艺术创造力的完美与和谐的统一。
(三)美学价值是钢琴表演艺术的的核心追求和内蕴体现
从理论角度上看,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以“理性”表现为主,但只有理性是不够的,因为音乐创作需要一定的激情来作为支撑。虽然古典主义主张理性第一,但作曲家们却没有缺失创作的激情。在理性与激情的融合下,大量新的表现方式也渐渐地表现出来,如奏鸣曲式结构趋于成熟和广泛运用,从莫扎特创作的《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海顿创作的《小夜曲》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出音乐的情感世界和实际的生活主题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二、古典主义时期钢琴作品中的美学诠释
(一)华丽的音符、优美的音乐
清新明快的旋律、简明清晰的和声织体、合理均匀的结构、别出心裁的细节处理等方面都是独属于海顿的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在笔者初次接触海顿这首作品时,所感受到的是一种从容而平稳的美,这首作品属于海顿创作生涯的中期作品,海顿在作品间所流露出的一种幽默、质朴的音乐情趣,正是海顿将自己的创作与奥地利维也纳丰富的城市音乐和民间音乐紧密相连的结果。
(二)音乐,首先是个人的感受,内心的体验
在创作这首作品时,海顿被受聘为匈牙利望族埃斯特哈齐亲王宫廷乐队的副乐长,这一时期欧洲的作曲家们,更倾向于追求人的感官直觉,追求天性和本能,他们对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挣脱创作束缚的意识和争取个人思想和自由的行动也进一步加强。
海顿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这首降 A 大调奏鸣曲,充分利用了当时键盘乐器的音域范围。第一乐章以一个宏大的中速快板开始,向人们展示了形式多样的动机组。乐曲中第二主题的出现,不仅在音区上出现了变化,音乐也随之轻柔欢快起来。随后,左右两手一样突出的主题,似乎是两种华丽的音乐相互交织着向前发展,它们时而轻盈的如同天空中的一抹云彩,时而又低沉、严谨的像教堂中的圣咏一般。值得一提的是,该乐章极赋予幻想曲般的插部,在这丰富的经过段的和声中,海顿运用了巴洛克式的触键修饰法使旋律有张有弛,犹如梦幻般的不屈不挠。纵观全曲,整首作品向人们传达出了一种对于人生观、世界观的表达所持有的乐观、豁达和坦然的心态,我想这与其自身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三)演奏者、聆听者、创作者——1+1+1>3
以美学为导向的演奏是钢琴演奏的核心要求,既需要演奏者具有较高的审美理解与美学追求,也需要同时具备较高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解读能力。笔者认为: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既要尊重作品本身的审美观念,还要立足时代背景,萃取其内蕴的艺术精神,继而进行转化,在融入时代精神过程中契合当代人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情趣。即演奏者 + 聆听者 + 创作者——1+1+1>3。
结语:
在钢琴发展史上,古典主义钢琴艺术始终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他们打破巴洛克时期的束缚,追求创新,以新颖的体裁,精湛的技巧,创作出内容丰富、情感充沛的音乐作品,享誉世界,这也是美学发展的有效体现。
在钢琴音乐这门表演艺术中,美学研究始终是一项重要内容。在美学的不断影响下,钢琴音乐也在创作和表演方面实现了不断的创新。对于钢琴表演艺术而言,其表演艺术美学特征的塑造和美学价值的体现需要创作主体和表演主体的共同努力。将美学知识巧妙地应用于钢琴演奏中,有助于演奏者们将作品蕴藏的艺术精髓真正展现出来,让越来越多的受众获得一种情感层面上的共鸣。因此,音乐美学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唯有巧妙将其与钢琴作品融合,才可以进一步促进钢琴音乐这一表演艺术的良好发展,并赋予此项艺术更高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瑛 . 音乐美学知识应用于钢琴表演的实践 [J]. 艺术品鉴 ,2023(12).
[2] 张宁 . 钢琴演奏中的音乐美学探讨 [J]. 艺术大观 ,2023(14).
[3] 梁静雯 . 基于美学视角下的钢琴演奏技术与情感的探讨 [J].艺术大观 ,2023(23).
[4] 韩钦 . 简析音乐美学知识应用于钢琴表演的实践与思考 [J].文化产业 ,2022(03).
[5] 刘 小 雨 . 钢 琴 音 乐 表 演 艺 术 的 美 学 探 讨 [J]. 艺 术 大观 ,2021(36).
[6] 张嘉琦 . 音乐表演美学视阈下的钢琴教学探究 [J]. 艺术评鉴 ,2021(24).
[7] 钱蕊嫣 . 解读海顿钢琴奏鸣曲中运音法的标记 ( 上 )[J]. 钢琴艺术 ,2023(03).
[8] 钱蕊嫣 . 解读海顿钢琴奏鸣曲中运音法的标记 ( 下 )[J]. 钢琴艺术 ,2023(03).
[9] 侯蓓 . 漫游海顿的钢琴音乐 [J]. 三角洲 ,2022(21).
[10]BBC 音乐导读《海顿钢琴奏鸣曲》山花文艺出版 ,John MoCabe著 , 王恩冕译,1999 年版 .
作者简介:郑歆诺,女,2000 年12 月29 日,浙江舟山,研究生在读,钢琴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