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认识血型的“同胞兄弟” ABO 亚型
王云龙
北海市人民医院 广西北海 536000
ABO 血型系统是人类最早发现也是最重要的血型系统。它的本质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的类型。它可以简单地分为大家所熟悉的A 型、B 型、O 型以及AB 型。我们流动的血液里含有红细胞和血清,A 型人的红细胞上有A 抗原,血清中含抗B 抗体,B 型人的红细胞有B 抗原,血清中含抗A 抗体。AB 型人的红细胞有A 和B 抗原,血清中通常无抗A、抗B 抗体。O 型人的红细胞无A、B 抗原,血清中含抗A 和抗B 抗体。这些抗原是由基因精心编制的“分子身份证”,独一无二地标识着每一个个体。而血清中的抗体,则如同忠诚的“守卫者”,时刻警惕地识别着“异己”抗原。输血前必须严格匹配供受者的 ABO 血型。否则,一旦“守卫者”(抗体)发现“异己”(抗原),便会发起猛烈攻击,引发致命的溶血性输血反应,随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然而,在这广为人知的ABO 血型系统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微妙的世界——ABO 血型亚型。它们蕴含着生命的独特密码。ABO 亚型,简单来说,是指红细胞或分泌液上所含的A 或 B 抗原量不同的表型。这源于于人类基因的多样性。控制ABO 抗原合成的基因位于9 号染色体,它如同一位技艺高超却又偶尔调皮的工匠,存在多种等位基因变异。这些变异导致产生的糖基转移酶活性不同,最终使得红细胞表面呈现的A 或B 抗原在“质”和“量”上出现差异,表现出与常规血型不同的反应模式,如凝集强度弱、出现特殊抗体等。
在常见的 ABO 亚型类型中,A 亚型最为丰富。有些罕见的 A 亚型的红细胞上 A 抗原数量少、强度弱,在常规检测中极易漏检或误判,例如Ax 就常常被误定为 O 型。而其血清中,还常含有不规则抗 A 抗体,这些抗体在低温下更易被检出。相比之下,B 亚型则较为少见,如 B3、Bx、Bm、Bel 等。它们有着类似A 亚型的特点:抗原表达弱,血清中可能含不规则抗B 抗体。而CisAB 型,更是稀有中的稀有,概率约为1/58 万-1/17 万,宛如夜空中划过的流星,难得一见。它的血清学表现独特,红细胞上同时表达 A 和 B 抗原,但通常 B 抗原较弱或不典型,血清中常含有弱抗 B 抗体。更为特别的是,它是遗传的特例,当父母一方是CisAB 型,另一方是O 型时,其子女可能表现出AB 型,打破了“O 型父母只能生出O 型孩子,AB 型父母不能生出O 型孩子”的常规遗传认知。
那么,如何发现这些隐藏在血液深处的 ABO 亚型呢?血清学检测成为了关键的线索。常规的 ABO 血型鉴定包括正定型和反定型,两者结果应一致。而当正反定型不符时,就如同拉响了警报,这是发现亚型的最主要线索。在输血科的工作人员发现异常后,需要用更精细的实验方法来鉴定,这些方法包括:增强技术(如加大血清量、低温( 4% )孵育、延长反应时间等)、特殊试剂(如抗A1 试剂、抗H 试剂等)、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等,它们是输血科血型鉴定的“武器库”,也是成为寻找蛛丝马迹、解开谜团的关键。
ABO 亚型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其神秘的生物学特性,更关乎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在输血安全领域,它是核心的守护者。弱亚型如Ax 易被误定为 O 型,若误输给 O 型的患者,其体内的抗 A 抗体会攻击输入的弱 A 抗原红细胞,引发溶血反应,这将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的甚至会死亡。此外,许多亚型血清中含有“意外”的抗体,如A2 的弱抗A1、CisAB 的抗B、弱亚型的不规则抗 A/Σ 抗B 抗体等。若在输血时忽视这些抗体,同样会引发溶血反应。这些亚型也与器官移植、新生儿溶血病息息相关,所以它的地位在输血治疗的领域中十分重要。
ABO 血型亚型是人类遗传多样性的微观体现,是隐藏在常见 A、B、AB、O 标签下的精细图谱。它们的发现和鉴定,是免疫血液学和输血医学不断进步的成果。认识亚型,绝非猎奇,而是保障输血安全、提升移植成功率、理解遗传奥秘、探索疾病关联的科学基石。随着检测技术(尤其是基因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亚型的认知将愈发深入,也必将推动精准输血和个性化医疗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