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路径研究
刘德平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赤北初级中学
引言
“ 双减” 政策的全面推行,为基础教育阶段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深刻变革。初中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兴趣和终身运动习惯的重任。政策实施后,体育课程时间被进一步保障,但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课堂结构优化、学生减负提质等方面还面临诸多现实难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重技能、轻兴趣,评价标准单一,缺乏个性化与自主性,难以适应新时期“ 减负提质” 的时代要求。如何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实现减负增效,成为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本文将围绕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堂减负提质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与创新路径展开系统研究,以期为一线体育教师和管理者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策略。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的现实挑战
“ 双减” 政策为体育课程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明确要求保障和提升体育与健康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初中体育教学仍面临诸多现实难题。首先,课程目标与实际教学脱节。部分学校对体育课程重视不够,存在“ 重学科、轻体育” 的现象,导致体育教学目标单一,注重运动技能传授,忽视健康素养和兴趣培养。其次,教学内容更新滞后,课程体系结构单一,忽略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体质差异。第三,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学生模仿为主,缺乏探究性、合作性和自主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活跃度不足。第四,评价机制以技能达标和分数为主,忽视过程性评价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无法全面反映学生体育学习成果和成长轨迹。
二、课程内容优化与减负提质的协同路径
减负不是简单减少教学内容,而是科学优化课程结构、精简重复环节,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素养。首先,应重构课程内容体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基本运动技能、体能训练、健康知识、体育游戏等模块,实现课程多样化、选择化。其次,注重内容的实践性与趣味性,强化体育课程的游戏化、生活化、情境化设计,增加趣味活动、合作竞赛和户外拓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第三,聚焦运动技能的同时,加强健康素养和安全知识教育,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提升学生运动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第四,探索分层次、分项目教学,针对学生不同体质基础和兴趣特长设置分层内容,促进个性化成长,避免“ 一刀切” 式教学带来的负担和挫折感。
三、教学方法创新与课堂结构优化
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体育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体验的关键。首先,应积极推广探究式、合作式、情境式等多元教学方法,转变“ 教师主导—学生被动” 的传统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协作与自我展示的积极性。其次,灵活调整课堂结构,实行“ 分段教学—分组推进—多元评价” 的新型模式,实现课堂内容、时间、节奏的科学分配。例如,合理安排准备活动、技能学习、实践体验与放松环节,提高课堂节奏感和组织效率。第三,加强情境创设,融入体育文化、历史、健康知识等元素,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与文化内涵。
四、完善评价体系与强化过程性激励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推动体育课堂减负提质的重要保障。首先,应完善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突出学生参与度、努力程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多维指标。通过日常表现记录、自评互评、成长档案、表现性任务等方式,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健康习惯和个人进步。其次,弱化“ 一考定优劣” 的终结性评价,适当增加技能展示、项目竞赛、体育文化活动等多样化评价形式,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认可。第三,将体育与健康素养、心理健康、生活习惯等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推动体育与学科德育、美育协同育人。第四,强化评价结果的激励功能,通过表扬、证书、积分、成果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荣誉感。
五、师资建设与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建议
提升体育课堂减负提质成效,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保障。首先,应加大体育教师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素养与心理辅导能力。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校本教研和学科竞赛,促进专业成长。其次,完善体育设施和器材配备,创造安全、优质、多样的教学环境,满足不同教学项目和学生发展的需求。第三,推动信息化建设,开发体育教学数字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与智能管理。第四,加强体育课程与家庭、社区、社会体育资源的协同联动,组织校际交流、社会实践、体育志愿服务等活动,丰富学生体育体验。
结论
“ 双减” 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面临着减负与提质并重的新要求。科学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强化师资建设,是实现体育课堂高效能、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减负不是内容的简单削减,而是通过内容优化、方法创新、结构再造和机制保障,实现体育课堂从“ 有负” 到“ 有质” 的根本转变。未来需持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协同参与,提升全社会对体育教育价值的认同,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和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凯, 刘明. 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 2023, 40(12): 68-73.
[2] 杨帆, 李岩. “ 双减” 政策下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路径分析[J]. 课程教材教法, 2022, 42(10): 101-106.
[3] 张丽, 陈勇.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创新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研究[J].体育教学, 2023, 43(7): 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