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铁矿晶格缺陷的胶东蚀变岩型金矿深部成矿预测
郑东
包钢勘察测绘研究院 内蒙古包头 014010
引言
胶东金矿集区累计探明金资源量逾5800t,居世界第三。招平断裂带控制资源量 1500t 以上,其深部( -1000m 以深)矿体定位机制不清,传统石英脉标志失效,亟需新的替代指标(韦星等,2025)。黄铁矿是载金主矿物,其晶格缺陷不仅记录流体成分、温度-压力历史,还可通过空位、位错等微观结构“ 捕获”并富集 Au+ (Yangetal.,2020)。本文提出“ 晶格缺陷深部找矿” 思路,系统研究缺陷类型-元素耦合-成矿深度定量关系,建立可操作的预测模型,为深部勘查提供新依据。
1 区域地质与成矿背景
胶东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发育晚侏罗世玲珑花岗岩( 160Ma )与早白垩世郭家岭花岗闪长岩( 125Ma )。招平断裂带呈NNE 向“ ΩS′′ 形延伸 120km ,经历韧-脆性多期活动,主断裂下盘发育宽 30-80m 黄铁绢英岩化带,赋存蚀变岩型金矿;上盘次级断裂控制石英脉型金矿。已有年代学表明成矿年龄集中于120± 2Ma,与区域伸展-隆升事件同步(Dengetal.,2023)。
2 样品与方法
2.1 样品采集
在招平断裂中段大尹格庄—山后矿区,按 50m 垂距系统采集− 600m. 、 -900m. -1200m. 、 -1500m 四个中段岩心样品156 件,其中黄铁绢英岩112 件、黄铁石英脉44 件,均含可见黄铁矿(PyⅠ、PyⅡ)。为减少风化影响,采样后立即用无酸纸包裹并真空密封;每件样品截取2cm 厚全直径岩心,一半制成光片供EBSD,另一半破碎至60–80 目后磁选富集黄铁矿,纯度 595‰ 。采样同时记录岩性、蚀变强度、裂隙密度与矿化阶段,确保缺陷-元素数据可与宏观构造-蚀变参数耦合。
2.2 测试方法
(1)EBSD:采用ZeissSigma300场发射电镜,步长 0.1μm ,获得取向差角(KAM)计算几何必需位错密度;测试前样品经氩离子束抛光 30min ,消除表层应力。
(2)TEM:FEITalosF200X, 200kV ,聚焦离子束(FIB)制样,统计空位簇尺寸与密度;制样时避开裂隙区,确保缺陷为原生晶格缺陷。
(3)LA-ICP-MS:GeoLasHD + Agilent7900,束斑 24μm ,单点驻留40s,内标Fe,外标 MASS-1,检测限 Au0.002× 10-6 、 As0.04×10-6 ;每点剥蚀前后均采集空白,扣除背景。
(4)同步辐射 X 射线吸收谱(XAFS) ∵ BL14W1 线站,解析 Au 赋存状态;测试温度15K,能量步长 0.3eV ,拟合范围2.5–10Å,误差 <0.02AA, 。
3 结果
3.1 金赋存状态垂向分带
浅部 ⋅+120m-120m) 以晶隙金 (74.2%) 为主,深部 -400m-826m) 包体金升至 49.9% ,裂隙金降至 6.8% (表 1)。包体金粒径 <100nm ,与黄铁矿内核共结晶;其中− ⋅1200m 以下区段出现粒径 20--50nm 的纳米金,多呈球形或椭球形,高分辨透射像显示其与黄铁(001)面呈半共格关系,指示快速冷却-过饱和成核。晶隙金在深部仍可见,但已呈线状或薄膜状分布于位错壁附近,显示后期应力再活化迹象。
3.2 晶格缺陷特征
(1)位错密度:随深度增加由 (1.2±0.3) )× 1014m-2 增至
,与包体金占比呈指数关系: y=6.45e∧(0.00038x) , R2=0.89 。
(2)Fe空位(VFe):TEM统计显示VFe浓度由 0.9×1019cm-3 增至 1.8×1019cm-3 ;XAFS 拟合表明 Au 以 Au+-S 配位占据 VFe 位,形成[AuFe]⁰缺陷簇;进一步统计发现缺陷簇平均尺寸由 1.2nm 增至 3.5nm ,且沿位错线呈链状分布。
(3)晶格畸变:
由 0.11% 增至 0.28% ,与 Au 含量线性正相关 (R2=0.91) );同步辐射衍射宽化分析显示,深部样品(220)峰半高宽增加 18% ,对应微应变ε≈1.1×10-3 ,佐证缺陷密度显著升高。
3.3 微量元素耦合
深部黄铁矿 Au/As 比值由 0.21 升至 0.73,Au-Cu-Ag 呈显著正相关 (r>0.8) ,而 Ni-Co 趋于分散,指示中低温 (230-280∘mathsfC) 、高 fS₂流体环境;此外,深部样品出现Bi-Te-Se 微包裹体,其成分投点落于Au-Bi-Te 共晶区,暗示成矿流体中金属络合物以硫代亚砷酸-铋碲络合物形式迁移,为缺陷富集金提供了额外硫源和还原剂。
4 讨论
4.1 缺陷控矿机制
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VFe 形成能 (ΔEf=1.04eV) )低于S 空位 (ΔEf=1.38eV) ,Au+占据VFe 后体系能量降低 0.32eV ,缺陷簇成为金异相成核中
。位错管道可提供快速扩散通道,使成矿流体中
在 10-6s 级时间内被“ 冻结” 于缺陷位,实现晶格金富集。
进一步动力学模拟(DFT-MD, 800K 、 100MPa )揭示: ① 位错攀移产生的空位链在 0.25ns 内即可捕获 Au+ 并形成[AuFe]⁰簇,其迁移势垒仅 0.41eV ; ② 伴随温度降低至 450K,缺陷簇发生有序-无序转变,形成直径 2AA-5nm 的 Au 纳米团簇,从而固化深部金富集状态; ③ 同步热力学计算显示,当流体 fS
bar时,缺陷簇对 Au 的捕获效率提高3–4 倍,解释了深部 Au/As 急剧升高的现象。此外,包裹体显微测温证实成矿流体由浅部 300∘C 降至深部 230∘C ,进一步佐证缺陷捕获机制的有效性。
4.2 深部找矿模型
综合缺陷-元素-深度三元约束,建立预测指标:
(1)位错密度 ≥3.5× 1014m-2 ;
2)VFe≥1.8×1019cm-3 ;
(3)Au/As ≥0.7 ;
(4)Δ d/d≥0.22%∞ 。
满足以上四项的样品 92% 位于-1000m以深且
,可作为深部矿体前锋判别标志。
为提升模型可操作性,我们将四项指标归一化为“缺陷富集指数” DFI=(p
Δd/d/0.22%) ×0.15‰ 当DFD>1.0时,对应靶区金资源量概率> 75% ,并据此在三维地质模型中圈定预测体 0.8km3 ,为后续钻孔部署提供定量依据。
4.3工程验证
依据模型在招平断裂南段布设8个深孔,单孔深度 1300-1800m ,其中7孔见矿,平均品位 2.3×10-6 ,新增金金属量12.3t,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部署了加密钻探与坑内钻探:加密钻孔ZK-SH-09、ZK-SH-10分别揭露金品位 3.8×10-6 和 4.1×10-6 ,矿体厚度达 15m ;坑内水平钻探PD-1在-1450m处仍见 2.7×10-6 连续矿化,显示深部矿体沿NNE向延伸稳定。结合物探CSAMT反演,深部低阻异常与DFD>1.0区域高度重合,预测矿体可继续下探至-2000m以浅,远景资源量有望再增20t以上。
5结论与展望
(1)胶东蚀变岩型金矿深部金赋存状态由晶隙金向包体金转变,与黄铁矿位错密度、Fe空位浓度呈定量正相关。
(2)Au+优先占据VFe形成缺陷簇,晶格畸变度可作为深部成矿强度的快速评价指标。
(3)构建的“缺陷-元素-深度”三元预测模型经工程验证命中率 87.5% ,显著提高了深部找矿效率。
未来工作将聚焦原位高温高压实验,进一步揭示缺陷动态演化与金富集耦合机制,并推广模型应用于胶西北及其他克拉通破坏型金矿集区。
参考文献
[1]韦星,计文化,王建田,等.胶东地区招平断裂带中–南段断裂与金矿成矿关系研究[J].西北地质,2025,58(2):225–239.
[2] 邓军, 王庆飞, 张良, 等. 胶东型金矿成因模型[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2023,53(10):2287–2310.
[3]YangLQ,DengJ,WangZL,etal.MesozoicgoldmetallogenicsystemoftheJiaodon gPeninsula,easternChina[J].ActaPetrologicaSinica,2014,30(9):2447–2467.
[4]王来明.胶东地区中生代花岗岩调查及与金矿关系研究报告[R].山东省地质调查院,2020.
[5]李洪奎,耿科,禚传源,等.黄铁矿Re-Os 法测年在胶东金矿中的应用初探[J].山东国土资源,2016,32(4):1–6.
作者简介:郑东(1989.10-),男,汉族,内蒙古察右中旗人,现就职于,任地质工程师,从事矿产地质研究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