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王秀娟
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 730060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跨学科融合的必要性
(一)顺应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在要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包含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维度,这些素养的培育并非孤立进行,而是与诸如历史之类的学科紧密关联。例如,“ 法治观念” 的培育需要追溯从“ 夏商礼治” 到“ 现代法治” 的演变轨迹;“ 政治认同” 的建立离不开对“ 中华文明连续性” “ 中国近现代历史脉络” 的系统认知。历史学科的“ 时间轴” 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 价值轴” 相互交织,构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国家的底气,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对国家的政治认同。
(二)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具象化、情境化的学习内容更易接受。历史学科的“ 故事性” 恰好能满足这一需求。例如用“ 张骞通西域” 的史实诠释“ 合作共赢” ,用“ 抗美援朝” 的历程解读“ 国家利益至上” ,将抽象价值转化为可感知的历史场景,既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进阶规律,又通过“ 以史为鉴” 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历史学科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以史证理:以历史事实支撑价值判断,强化价值认同
在“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单元教学中,可引入史料:一是西周“ 刑不上大夫” 的等级制度,二是当代“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案例。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规则的本质差异,学生能直观理解“ 规则的公平性”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体现,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也可结合历史学科中“ 商鞅变法” “ 唐律疏议” 等案例,说明“ 规则随社会发展而完善” 的道理。讲解“ 创新驱动发展” 时,结合“ 四大发明推动古代文明” “ 两弹一星突破技术封锁” 等史实,让学生认识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这一结论并非抽象口号,而是被历史反复验证的规律,增强对国家创新战略的认同。
(二)时空对照:通过历史变迁深化现实认知,涵养核心素养
在“ 生态文明建设” 主题中,构建“ 古代—近代—现代” 的时空链条:展示《清明上河图》中“ 汴河漕运” 的生态和谐场景,对比工业革命时期“ 伦敦雾都” 的环境破坏,再联系当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实践,引导学生从历史维度理解“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必然性。分析“ 权利与义务” 关系时,对比明清时期“ 君主专制下的臣民义务” 与现代“ 公民权利义务的统一性” ,通过制度变迁说明“ 权利义务相统一” 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帮助学生建立对法治社会的理性认知。
(三)历史重构: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强化情感体验
设计“ 模拟两会” 时融入“ 戊戌变法” 中维新派的改革尝试历史元素,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 民主法治” 从理想走向现实的艰辛,进而珍惜当下的制度优势。在“ 责任担当” 教学中,组织“ 重走长征路” 情境模拟,结合红军过草地时“ 炊事员最后一个倒下” 的史实,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 责任” 不仅是抽象的道德要求,更是历史实践中传承的精神品质。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跨学科融合的优化策略
(一)构建协同备课教学机制
学校可定期组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师与历史等学科老师跨学科教研备课,目标统一、分工协作。历史教师负责筛选典型史料并考证其真实性,道德与法治教师聚焦史料价值解读,共同设计“ 历史情境—问题链—价值升华” 的教学环节。如民族团结主题,历史教师提供“ 文成公主入藏” 史实,道法教师设计“ 当代民族政策与历史经验的延续性” 讨论题,形成教学合力。
(二)开发融合性教学资源
组织各学科老师共同编写跨学科主题手册。围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革命精神” “ 法治中国建设” 等主题,整合历史事件、法律条文等素材,形成模块化教学资源。例如,“ 红色精神” 主题可包含历史上的革命事件、道德与法治中的“ 民族精神” 内涵解读。通过时间轴和思维导图直观呈现知识关联,方便教师教学使用。
(三)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突破传统单一学科评价模式的局限,建立兼顾知识、能力与价值认同的综合评价体系。例如,在“ 跨学科主题作业” 中,评价学生能否运用历史事实论证道德观点,同时关注学生在讨论、实践中的情感态度变化,重点考察知识整合能力与价值践行程度,确保融合教学效果的全面反馈。
四、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跨学科融合教学,本质是通过知识的关联性提升育人实效。与历史学科的跨学科融合,通过历史的“ 镜鉴” 功能激活道德与法治的现实意义,借助道德与法治的“ 价值” 视角赋予历史以当代生命力。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核心,将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引导学生将价值理念转化为行为自觉相结合,在史料实证中强化认知,在时空对照中深化理解,在情境体验中升华情感,共同服务于“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最终实现“ 以史育人” 与“ 以德树人”的协同增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究[J].李燕.青海教育,2024(12)
[3]理解与实践挑战——浅谈学科融合.丁铁楠.知识文库,2025(11)
[4]学科融合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J].叶建华.江西教育,2024(47)
[5]浅谈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刘岩峰.教育前沿,20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