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继续教育项目对更新教学理念的作用

作者

娄茁松

浙江省萧山中学 3112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修订和落实,体育学科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被赋予了更多育人责任和社会期待。体育教师既是健康教育和体育技能传授的主力军,也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生活态度和良好运动习惯的重要推手。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体育课程目标的提升,传统的技能本位教学已难以满足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需求。体育教师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提升能力迫在眉睫。继续教育作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推动体育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学理念与时代同步的重要动力。本文从继续教育项目的内容、实施机制、实际成效和存在问题四个方面,对其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更新中的作用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入分析。

一、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

在新时代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多重压力和挑战。首先,教师群体存在观念陈旧、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部分教师仍停留在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缺乏对新课程理念、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学生主体地位等内容的深刻理解,难以适应育人方式转型的需要。其次,随着体育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教师面临新的知识更新压力,如健康知识、运动心理、体育与德育融合、信息化教学等新领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再次,基层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参与动力不足,部分教师因工作压力、学习条件或主观认识原因,对继续教育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流于形式,更新理念的效果不显著。还有,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学科之间继续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培训机会相对集中,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体育教师获得高质量培训的机会有限。最后,体育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偏大、专业化发展动力不足,影响了体育学科教育创新活力的持续释放。针对上述挑战,亟需通过科学、系统的继续教育项目,推动体育教师理念更新和专业成长。

二、继续教育项目在更新体育教学理念中的内在作用机制

继续教育项目作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 第二课堂” ,对于促进体育教师理念更新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内在机制。首先,继续教育通过引入最新的体育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学科前沿研究、核心素养培养等内容,直接推动教师知识体系的拓展和理念的升华,使教师形成科学的学生观、课程观和评价观。其次,继续教育通过名师讲座、专家培训、校本研修、同行交流、案例分析等多样化方式,帮助教师对比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突破原有思维定式,逐步接受“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再次,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通过项目实践、课题研究、课堂观摩等形式,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成长动力。继续教育还通过考核评价、成果展示、学分管理等制度,强化教师理念转变的外部驱动,提升培训效果的持久性和转化率。继续教育项目还强调个性化发展,结合教师实际教学问题和专业需求,提供精准化、差异化的学习资源,促进教师在学科融合、跨界发展、信息化素养提升等方面的持续进步。

三、继续教育项目的实施路径与内容创新

当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的顶层设计与实施创新。在实施路径上,注重系统规划与分层推进。首先,持续完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体系,将教师继续教育纳入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等环节,实现刚性约束与柔性激励并重。其次,建立省、市、县、校四级培训联动机制,强化区域协作与资源共享,保障教师受训的公平性和普及性。再次,推动校本研修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强调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并重,通过名师引领、同伴互助、课题研究、课堂展示等形式,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内容设置上,继续教育项目突出时代性与前瞻性,涵盖新课程理念、学科核心素养、健康教育融合、体育与德育协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型课堂组织、体质健康监测、运动损伤防护等多个维度。

四、继续教育项目在体育教师理念更新中的实践效果分析

经过多年实践,继续教育项目在体育教师队伍理念更新中取得了积极成效。教师现代教学理念明显提升,对“ 健康第一” 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本” 课堂模式、体教融合育人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同。教师开始重视学科育人和课程育人的有机结合,注重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与人格养成。体育教学由单一技能训练转向注重合作、竞争、公平、规则意识和审美体验等多元价值的渗透。课堂教学更加注重情境创设、活动设计、个别差异和自主探究,学生参与热情和创新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在教学评价上,教师逐步建立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机制,重视学生成长的全程记录与激励反馈,增强了育人实效性。

五、优化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的路径建议

虽然继续教育项目已取得较好成效,但在实践推进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为进一步增强继续教育对体育教师理念更新的引领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优化:第一,加强需求调研和个性化定制,定期开展教师教学理念、专业发展状况问卷调查,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和学习目标,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二,健全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库,充分发挥高校专家、教研员和优秀一线教师的作用,推动培训课程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促进理论指导与实践创新双向互动。第三,强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线上研修、直播互动、移动学习、数字资源共享等功能,拓展教师自主学习和个性提升的空间。第四,构建多元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培训学分、成果展示、研修档案、职称晋升等制度联动,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论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项目是队伍专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对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推动育人方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规划和持续优化,继续教育项目有效促进了体育教师观念更新和能力提升,助力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实现从“ 重技能” 向“ 重素养”的转型发展。面向未来,应进一步完善项目内容、创新实施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培训实效,使继续教育成为体育教师终身学习与成长的坚实平台,为建设高素质、创新型体育教师队伍和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晓霞.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对专业能力提升的作用研究[J]. 体育科技, 2022, (10): 67-69.

[2] 李建军. 继续教育促进体育教师教学理念创新的实践探析[J]. 现代教育实践, 2023, (3): 114-116.

[3] 陈明. 基础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与继续教育路径[J]. 教育发展研究, 2022, (6): 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