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中绿色材料替代传统材料的成本效益与可行性分析

作者

汪艳冬

安徽轩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引言

当今,传统建筑材料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暴露出能耗惊人的弊端。数据显示,全球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传统材料的生产加工便是 “耗能大户”。在此困境下,绿色材料凭借其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等特性,成为建筑行业破局的关键。深入剖析绿色材料替代传统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成本效益与可行性,是建筑企业降本增效、践行社会责任的必由之路,对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建筑施工中绿色材料替代传统材料的成本效益与可行性

(一)成本效益

1.建造成本

在初始采购阶段,绿色材料往往价格较高。例如,采用新型环保保温材料,其单位价格可能比传统保温材料高出 20%-50% 。这是因为绿色材料的研发、生产工艺相对复杂,前期投入大,产量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此外,部分绿色材料的运输、储存条件要求更为严苛,也会增加一定成本。从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来看,绿色材料能显著降低成本。以节能型门窗为例,虽然购置成本比普通门窗高 30% 左右,但使用过程中,可有效降低室内空调、暖气能耗,在废弃处置阶段,绿色材料的回收再利用特性,能降低废弃物处理费用,甚至可通过回收材料销售获得收益[2]。

2.社会效益

绿色材料的使用能减少建筑施工与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降低对周边居民健康影响,减少医疗成本支出。并且,绿色建筑的推广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绿色产业投资,带来长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二)可行性

1.技术可行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绿色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技术不断成熟。例如,在纳米技术的助力下,新型纳米改性材料得以开发,其性能远超传统材料,且能实现绿色生产。同时,建筑施工工艺也在不断改进,以适应绿色材料的特性。如 3D 打印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可精准控制材料用量,减少浪费,提高施工效率,使绿色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更加便捷高效。

2.市场可行性

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得绿色建筑备受青睐。越来越多的购房者愿意为采用绿色材料、更加环保舒适的房屋支付更高价格。房地产开发商为顺应市场需求,主动选用绿色材料,推动市场供给端的变革。同时,绿色材料生产企业不断涌现,市场竞争促使材料价格逐渐下降,进一步提高了绿色材料替代传统材料的市场可行性。从产业链角度看,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如绿色材料生产企业与建筑设计、施工企业的合作,也为绿色材料的广泛应用创造了良好市场环境。

二、建筑施工中绿色材料替代传统材料的实施建议(一)大力推进绿色材料研发技术创新

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具有更高性能的绿色材料。例如,探索制造具有高强度、持久性能以及绿色环保特性的新型钢铁材料。借助对合金元素配比的精妙调整,采纳前沿的提炼与塑造技术,确保钢材不仅展现出优异的机械力学特性,能够充分适应巨型建筑构架的特定要求,在制造环节中得以实现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的进步降低。在绿色水泥材料之创新研究领域,对工业废料、矿业尾料等废弃物质进行原料化应用的深入研究,构建创新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系统,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等级、防渗透性能以及耐低温性能等核心特性,同步显著降低水泥消耗量,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探索具备自主感知与自我调节特性的新型建筑材料研发,若能依据室内外气候条件自动调整保温功能的智能化玻璃窗。借助在透明介质内植入特定的纳米级物质或智能化覆盖层,确保系统具备对生态环境变迁的适应性,达成住宅内部空间环境之智能调控系统之构建,持续优化建筑能效水平与居住环境舒适性[3]。

(二)持续改进绿色材料施工工艺技术

积极推广实施模块化环保型建筑构造工艺,增强环保型材料的使用效能。于预制构件构建的住宅建筑领域,生态环保型建材的预制成品制造构成了核心工序。创新研发高效的预制构件制造技术,若采纳自动化制造流程,确保对环保型素材进行精确的加工与高效率的制造。同时,提升预制成品部件的组装工艺,借助创新性的节点联结架构以及联结介质的选择与应用,务必保障预制成品在施工现场得以迅速且精确地组装对接,确保建筑物构造的完整性及其稳固性。此外,运用数字化手段对预制式环保型建筑施工程序实施监管,确保预制构件在制造、物流配送、施工安装等各个流程中的精确协调与安排,增强施工效能,降低施工活动中的物料损耗与能源使用效率。

(三)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助力绿色材料替代

广泛实施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环保建材领域的普及与运用。于建筑方案规划阶段,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构建立体空间模型,对各类绿色建材的机能、型号、经济性展开仿真研究与对比抉择。借助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设计者能够直接观察并辨识各类绿色建材在建筑领域所呈现的实践成效,涵盖光照、气流、隔热等方面的功能参数,据此甄选与项目要求高度契合的环保型物料配置策略。在建筑工程建设进程之中,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施施工进度的监控、资源配置的调控以及品质控制的优化。借助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施工人员能够准确把握环保建材的布局、排列及施工技巧,预防施工失误与物料过剩。同时,融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以及互联网物联技术,确保对环保型建材的即时监控与有效治理,对物料存储、物流状况及运用实态进行管控,增强施工过程管理的精确化程度。运用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实施环保型建筑材料操作技能的教育与训练。借助构建虚拟的施工仿真环境,施工人员于虚拟现实场景中实施环保建材的操作模拟实训,精通施工技术及其操作步骤,增强施工技艺与安全防范观念。

(四)加快制定绿色材料技术标准与规范

召集业界专家学者及关联企业负责人,迅速推进环保型材料产品规范的确立。清晰界定环保型材料的定义、种类、功能参数、检测技术等相关要素。例如,针对环保型隔热建材,确立详尽的隔热效能、燃烧行为、承压能力、吸湿性等性能参数规范,尚需明确相应的检测技术及其所需检测仪器的配置规范。针对环保型建筑用涂料,确立有害成分限制规范、涂覆层功能指标等。借助一致的商品规范,确立环保型原料的制造及流通环节的准入标准,确保环保型建材的品级与功能特性,为建筑施工单位甄选环保建材确立参考标准。确立环保型建材的施工操作规程,清晰界定绿色建材在建筑实施阶段的工艺步骤、作业关键点、品质监管规范等。例如,针对环保型防水卷材的铺设作业,确立基层作业流程、防水材料铺设技术、接缝宽度设定、封闭作业等施工步骤的技术规范。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从技术角度提出的五点实施建议,全面推动绿色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加速绿色材料替代传统材料的进程,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信息化应用、标准制定和技术交流合作等多方面协同发力,为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姜凤.绿色建筑项目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以 X 绿色建筑项目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5-02-20].

[2]刘相超.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应用及其经济效益研究[J].工程机械与维修, 2021, (04):118-119.

[3]张琴.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成本分析及控制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7(10X):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