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大数据的物资储备信息化策略探究

作者

焦义文 杨晓勇

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各类风险事件频发的当下,物资储备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国家与社会的安全保障能力。传统物资储备管理模式以人工操作和基础信息化系统为主,面对海量、复杂的物资管理数据,暴露出数据处理效率低、决策支持不足等缺陷,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物资储备管理快速响应、精准调配的要求。大数据技术凭借强大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与挖掘能力,能够整合物资储备全流程数据,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与趋势,为物资储备管理的规划、决策和执行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深入探究基于大数据的物资储备信息化策略,对推动物资储备管理的现代化变革、提升物资储备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资储备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部分物资储备单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硬件设备方面,计算机运算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大数据实时处理需求;服务器存储容量有限,难以支撑海量物资数据的长期存储;网络设备老化,导致网络传输速度慢、稳定性差,影响数据的实时交互与共享。在软件系统层面,多数仍采用早期开发的物资管理软件,功能局限于简单的数据记录与查询,缺乏大数据处理所需的数据接口、分布式计算等功能模块,无法与新型大数据技术有效兼容,严重制约了物资储备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进程。

(二)数据管理分散且质量不高

物资储备管理涵盖采购、验收、存储、调拨、使用等多个环节,各环节产生的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部门的独立系统中,形成数据孤岛。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管理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格式、编码规则存在差异,导致数据整合困难,重复录入现象频发,增加了数据管理成本。同时,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审核机制和质量把控流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难以保障。例如,物资出入库记录可能存在漏记、错记,物资属性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这些数据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后续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决策的科学性。

二、基于大数据的物资储备信息化策略

(一)构建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构建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是实现物资储备信息化的基础。该平台需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整合采购、库存、运输、需求等全流程数据资源。首先,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数据格式、编码规则和接口协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其次,建立高效的数据采集体系,通过物联网设备、电子标签等技术实现物资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并通过数据接口将各系统数据接入平台。然后,运用数据清洗、转换、集成等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噪声数据和重复数据,提高数据质量。最后,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如 Hadoop 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实现大数据的可靠存储,为后续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强化大数据分析应用

大数据分析是提升物资储备管理效能的核心。在物资需求预测方面,综合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机器学习等算法,结合历史需求数据、市场趋势、季节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构建精准的需求预测模型,提前规划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物资积压和短缺风险。在库存管理中,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库存结构,确定各类物资的最优库存水平,实现库存成本最小化和物资周转效率最大化。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物资的消耗规律和生命周期,合理安排物资的采购和更新计划。在物资调度决策中,基于大数据分析运输路线、交通状况、运输成本等因素,优化物资调拨方案,选择最优运输路径和运输方式,提高物资调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推进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能化的物资储备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成智能监控、自动预警、智能决策等功能模块。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物资的存储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库存数量、物资状态等信息,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构建智能决策模型,为物资储备规划、采购计划制定、物资调度等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

三、物资储备信息化策略实施保障

(一)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硬件设备方面,更新高性能的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提升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保障网络的高速稳定运行。例如,引入云计算服务器,实现计算资源的弹性扩展,满足大数据处理的高并发需求;部署高速光纤网络,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在软件系统方面,引入先进的大数据管理软件和分析工具,如 Apache Hadoop、Spark 等大数据处理框架,以及 Tableau、PowerBI等数据分析可视化工具,为物资储备信息化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构建高效、稳定的信息化环境。

(二)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物资储备信息化建设需要复合型人才的支撑。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大数据技术、信息化管理、物资储备业务等方面的培训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信息化素养,使其能够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物资储备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数据领域的专业人才和信息化管理人才加入物资储备管理队伍。例如,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科研创新环境,鼓励高层次人才参与物资储备信息化项目建设,为信息化策略的实施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物资储备信息化管理制度是确保信息化策略有效实施的关键。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信息化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使用等环节的工作有序开展。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备份恢复等安全防护机制,制定严格的数据保密制度,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同时,建立信息化绩效考核机制,将信息化工作纳入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体系,定期对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对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督促整改,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物资储备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化策略的顺利实施。

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将大数据技术深度应用于物资储备管理,实现物资储备信息化是提升物资储备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物资储备信息化管理也将持续优化升级,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物资保障。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还需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推动物资储备信息化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刘宏文. 物资储备管理单位信息化系统建设与业财融合研究——以山东省物资储备管理中心为例[J]. 商业会计, 2024, (16): 47-51.

[2]张强. 新时期应急物资供应管理与调控措施研究[J]. 运输经理世界,2024, (21): 67-69.

[3]王士博, 潘天石. 关于推进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的探讨[J]. 中国减灾, 2024, (14): 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