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句的形式语义和句法机制研究
彭家法
安徽大学 文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9
一、学术史梳理及本研究价值
询问和陈述密切相关,相关语言现象反映了人类认知的若干机制,其间汉英差异和共性体现出语言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现有研究对陈述问题研究较为充分,询问则留下了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蒋严、潘海华1998)。
汉语询问研究主要是疑问句研究。汉语疑问句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疑问句的结构分类。第二是汉语各类疑问句的结构特点研究,主要是特指问句、正反问句及相关类型比较。第三是结构成分研究。结构成分包括疑问句中的语气副词、疑问语气词、疑问域和疑问代词。(邵敬敏 2014)
英语询问研究较为充分,近年来兴起的“询问语义学”(inquisitive semantics)集中研究英语询问现象,主要内容包括询问语义理论,询问关联词,询问中的情态和量化等。(Ciardelli & Roelofsen 2018)
标准的类型理论语义学难以处理询问等语言行为。近年来语义学家希望加强疑问句语义研究以构建一个更加全面完整的语义学理论,该理论称为“询问语义学”。询问语义学和句法制图理论相结合,具有重要学术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设想
研究对象:汉英询问现象的形式语义特点及其句法机制。
总体框架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汉英询问中的关联词,逻辑学研究的连接词一般包括蕴涵、合取、析取、否定,本研究将运用询问语义学、句法制图理论对这四种逻辑连接词相关的汉英关联词的语义句法特点加以研究并建立一个汉语疑问句的分类体系。第二部分研究汉英询问中情态词,一般认为,像“可能”(may)和“必须”(must)这样的情态助动词和像“知道”(know)和“相信”(believe)这样的命题态度动词(propositional attitudeverb)都表达情态。本研究将研究汉英疑问句中认知情态词和命题态度动词的句法语义现象。第三部分研究汉英询问中量化词,主要研究量化词语义解读的辖域问题,特别是量化词相对于疑问词辖域的相关汉英语言现象。第四部分汉语疑问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主要目标有三:目标一,疑问句分类体系:以询问语义学视角汉英疑问句的共性和差异,构建汉语疑问句分类体系。目标二,辖域机制的解释理论:根据询问语义学和句法制图理论,研究疑问、关联词、情态、量化等成分之间语义辖域的汉英特点,创建一个辖域机制的解释理论。目标三,汉语疑问句的第二语言习得机制:研究汉语疑问句的第二语言习得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揭示其内在习得机制。
三、主要特色和创新学术思想方面特色和创新有以下三点:
(1)句法制图理论追求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自然语言句子和短语的功能结构图,制图理论和询问的形式语义描写相结合,便于句法和意义相对照,有助于更深入解释相关认知机制。
(2)分类可以采用单一标准也可以采用多重标准。单一标准分类结果是二分对立,多重标准则可能出现多分。汉语疑问句传统四分法是综合多重标准的结果。采用单一还是多重标准,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做出选择。
(3)汉语疑问句的第二语言习得既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也有普遍规律的制约。
学术观点方面特色和创新有以下三点:
(1)目前汉语疑问句分类体系众说纷纭,但也有很多共识。各家都认为特指问和是非问是不同类型,差异在于选择问、正反问如何归类,差异原因在于观察角度不同,不同分法其实各有理据。
(2)疑问句分类可以采用构成成分标准也可以采用整体性质标准。按照构成成分汉选项,可以归入选择问;按照整体性质汉语正反问受孤岛条件限制,可以归入特指问。
(3)是否存在What did every man eat?中的配对列表解读,不同句子存在不同倾向,比如
a. 什么东西,张三认为每个人都买了?(全称量化词“每个人”倾向窄域解读,每个人买了相同的东西,不是配对列表解读)
b. 张三认为每个人都买了什么东西?(全称量化词“每个人”倾向宽域解读,每个人买了不同的东西,是配对列表解读)
a 中前置疑问词短语是由移位生成的(原野2019),b 疑问词短语在原位,其间差异主要是句法结构导致的。询问语义学可以为这些现象的解释提供更合理的思路。
参考文献:
Ciardelli I & Roelofsen F. 2018. An Inquisitive Perspective on Modals and Quantifiers[J]. Annual Review of Linguistics: 129-149
Roelofsen & Farkas 2015. Polarity particle responses as a window on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questions and assertions[J]. Language 91:359–414
蒋严、潘海华. 1998. 形式语义学引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邵敬敏. 2014. 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增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
[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询问句的形式语义和句法机制研究”(编号AHSKY2020D133)。[
作者简介]彭家法(1964.8—),男,汉族,人,语言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语言理论、国际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