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光伏电站项目施工管理对策研究
邓雷
新力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1 优化施工管理实施规划
1.1 深入了解项目概况
在山地光伏电站项目施工前,深入解项目概况是制定科学合理实施规划的重要基础。需详细掌握项目规模,包括项目的地形特点和占地面积、装机容量等关键信息。装机容量决定了项目所需的光伏资源配置,掌握这一数据能为后续的物料采购、运输和存储规划提供依据。地形则影响着施工场地的布局和施工组织的难度。
明确项目的开竣工时间和关键节点,有助于合理安排工期,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避免超工期现象,同时也能有效控制成本。了解项目的总投资及费用预算分配,可有效进行过程成本控制,合理分配资源。在采购环节,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动态控制成本,及时发现成本超支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1.2 实地勘察施工场地
实地勘察是山地光伏施工管理的关键环节,主要工作是对地形地貌进行测绘和分析,绘制准确的地形图。为施工场地的规划和施工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在坡度较大的区域,需要考虑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对于不同坡向,合理布局光伏组件的朝向和角度,以提高发电效率。
还要对地质条件进行勘探,可以了解地质类型、承载力、稳定性等情况,为支架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不同的地质结构构成,采取不同的基础型式、施工工艺和方法,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可以帮助规划物料运输路线、采取环保防扰民、分时施工等措施。避免与周边居民产生纠纷,同时减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3 施工平面布置及施工方案审核
施工平面的合理布置、临时用电、消防设施等要素审查是确保山地光伏施工安全的切实保障。临建选址是否合理,是否避开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如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地段,结构是否稳固,是否满足居住和办公需求。是否配备了必要的消防设施。临时用电否符合安全规范,是否存在电线老化、破损等安全隐患,配电箱是否按照一机一闸一保护来设计。在山地环境下,要加强对临时用电线路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检修。
消防层面,施工现场是否配备了足够数量的灭火器、临时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等消防设施,位置布置是否合理,是否制定应急预案,有无定期组织消防演练。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审查,可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安全有序进行。
2 强化物料运输与管理
2.1 规划合理运输路线
在山地光伏电站项目施工中,依据地形特点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运输路线是提高施工效率的关键。首先要进行详细地形勘察。利用卫星图和实地踏勘等技术手段,了解山地地形、坡度等信息。对于坡度大的路段,要评估运输车辆的选择和运行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对于弯道较多且狭窄的路段,要考虑车辆的转弯半径和汇车地点,是否要对道路拓宽和改造,拓宽和改造要以不对山体造成次生灾害为前提。
2.2 选择合适运输工具
根据物料特点和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是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手段。体积较大、重量重的物料,如逆变器、变压器等,在道路条件允许情况下,可选择大型运输车辆,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然而,在空间狭窄、坡度大的区域,则存在二次倒运的情况,此时要结合现场情况,从物料自身情况、成本、安全、和运输效率等方面创新运输方式:
缆索运输系统:在坡度超30 度区域,搭建临时缆索运输装置。通过卷扬机驱动,实现光伏组件、大型支架等物料的跨地形运输,单次运载量达500kg ,运输效率较人工提升 80% ,且无需修建临时道路,减少对地表植
被的破坏。
无人机运输:针对光伏组件、支架立柱、螺栓、连接器、沙石料等物料(重量 ≤150kg ),依据北斗导航,采用无人机进行短途精准运输。可避开山体遮挡和陡坡,将物料从临时堆场直接送达作业点,单程耗时缩短至传统人工运输的 1/5,尤其适用于紧急物料补给。
单轨运输动力小车:对于30 度及以下的连续山坡,可根据地形定制可拆卸式单轨轨道,轨道沿光伏阵列走向铺设,配备电动动力小车。小车承载量可达 200kg ,适用于运输光伏支架、汇流箱等中型物料,通过变频调速适应不同坡度,运行稳定性强,且轨道可重复利用于后续运维阶段。
骡马运输队:对于架空集电线路的塔材和沙石料(不超过 200kg ),在车辆无法抵达又不具备大规模开山修路的情况,组建专业骡马运输队。骡马适应性强,可在坡度 50 度以下临时开辟的羊肠小道通行,运输成本仅为直升机吊装的 1/10,且能减少机械作业对山体稳定性的影响。
2.3 建立高效物料存储与调配机制
施工用主材和物料的仓储保管和调配对山地项目的施工存在重要的影响,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料存储和调配机制是确保山地光伏项目物料及时供应、减少浪费、保证项目按计划,有序进行的关键。要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物料存储区域。对于不同类型和性质的物料,要进行分类存储,避免混淆和损坏。同时要依据不同施工区域的位置,特别是施工区域分散,跨距大的项目,要建立多点材料堆场,安排专人管理,做好针对性的防护设施,防止碰撞、雨淋和防盗;同时,建立库存台账,要做好物料的进出库管理计划,以出定入,一方面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又可以确保项目实现持续性的流水作业。
3 、优化施工作业调配与管理
山地光伏项目兼具生态破化与修复的双重特点,其施工管理面临地形复杂、区块分散,工序交叉、资源协调难度大等多因素影响,如果按照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就存在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工期不可控等诸多风险,对此要以下多个角度来避免以上风险的存在:首先要依据项目所在地的地形特点和周边环境条件,做好施工计划管理,并且对计划实施分级,从里程碑级到月度,周,直至日计划,细化计划执行的颗粒度,并且建立动态的纠偏机制;其次,要从管理协同化方面发力,一个是资源的协同,一个是管理的协同,建立自上而下的有效沟通协调机制,确保现场人、材、机的调配和各区域施工进度匹配,资源供给要有一定的提前量。再次,建立区域化的负责人制度,该方法尤其适用适用于施工作业分散的项目,各地块距离较远,信息采集不及时,沟通不顺畅的情况,严格落实区域管理责任制,将进度、安全,质量,现场对资源的需求落实到人,并且从总包管理至分包现场管理,建立分级区域责任制,以上几种措施结合起来,压实管理,同时再结合网络计划和AI 的技术创新工具,可有效破解山地光伏施工中的物料运输难、交叉作业乱等痛点,为类似项目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结束语
山地光伏电站项目施工管理的未来研究将围绕施工技术创新、智能化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这些研究将为山地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保障,推动山地光伏电站项目在实现清洁能源供应的,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山地光伏项目施工难点及应对措施 [J]. 电力工程技术,2021,40(3):56-62.
[2] 光伏电站物料运输与存储管理研究 [J]. 可再生能源,2022,40(2):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