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创新探索
包淑侠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
引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语言运用能力不强等问题较为严重,极大地影响着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和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主题意义驱动是以主题情境的创设、主题探究的开展、主题文化的渗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此,探究主题意义驱动下小学英语教学创新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现实必要性。
一、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学习热情。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互动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动力,学生对英语学习越来越淡漠,将英语学习当成任务,而非将其作为发现与交流的工具,课堂上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
2.语言应用能力薄弱
尽管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一些词组、语法点,但是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教学中缺少实际的语言环境和使用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只是记住知识,没有真正地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差。在面对实际交流的时候总显得缺乏自信,不能流利地说出自己的思想与看法,这不利于学生坚定英语学习的信心,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创新探索的策略
1.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主题意义注重将语言学习与具体情境相连,设置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情境,让情境动起来,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语言的应用,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语言的应用,强化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回忆,让语言的学习变得更有趣。
比如,在教学小学英语“ Let's Go to the Zoo” 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 到动物园去” 的情境。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布置一个微型的动物园,准备一些动物玩具和小动物图片,请一些小朋友扮演游客和饲养员,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过的语言词汇和句型。比如:Look at themonkey it's funny.Where is the elephant?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让学生学会在情境中去学习和运用语言。学生通过对情境和角色的表演,不仅能学会语言,还能提高学习兴趣,参与度更高,在对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也更深,对语言的应用能力也会更强。
2.开展主题探究,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以主题为线索探究学习,让学生以主题为线索进行深入学习,进行探讨学习,有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探究学习,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学生思维得到了开阔。
例如,教学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 Hobbies” 时,可开展“ 探究我的爱好” 主题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同学的爱好,并以英语语言表达自己的爱好,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以海报的形式制作出小学生爱好图并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展示。通过该主题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语言知识,还锻炼了语言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工与协作,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3.融入主题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主题文化教学,让学生了解他国的文化,了解一些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一些国家的习俗等。通过主题文化教学,可以拓宽学生文化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国际意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英语国家文化,从而丰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
例如,教学小学外语五年级下 unit5Festivals 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话题,针对每个国家的节日进行讲解,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英国的圣诞节,列出不同节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讨论不同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并且用英语表述出来,通过文化对比、文化讨论,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国际视野,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有意义,更有乐趣。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束语: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语言运用能力不强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主题意义引领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主题情境的创设,主题探讨,主题文化导入等,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今后工作中,我们需要对主题意义引领进一步强化,结合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新的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吴天昊.小学英语教学中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5,(17):165-167.
[2]施泼.主题意义引领下小学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5,(1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