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洒应时,润物有恒
叶翠华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
何谓“高手”?本文中,学生能“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即为“高手”。笔者认为,高手养成体系包括思想心理、知识能力、考试策略等3 个方面。
首先,思想心理方面。
1.多宣传一些人生的基本道理
比如:奋斗理论。年轻是最该奋斗的年纪,年轻时奋斗能改变人的一生。早早知道这个道理并付诸行动的人活得往往会比较成功。未来想得到多一点,现在就必须付出多一点!用实际例子告诉学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只有当未来前程与现在的努力一致时,学生才会真正地去奋斗。
再如:目标理论。我们全班同学奋斗的目标只有一个:在考试中“能做全写完,会做的全做对”!为此,笔者曾花了 3 年时间研究过这个问题。我把会做的全做对时的分数定义为“目标分数”,与实际考试分数作差,得到一个参数⊿X。总体来说,在实际考试中,当
的时候,表现为考试发挥“不理想”,当
的时候,表现为考试发挥“比较好”,当
的时候,考试发挥“比较正常”。这个比较粗糙的衡量标准可以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考试目标“能做全写完,会做的全做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适时树立“身边的榜样”形象。树立身边的榜样更容易让学生对道理有切身的体会,引起共情。比如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高某泰通过努力,成绩慢慢地从同学中脱颖而出,这时教师就要多宣传,让其他学生看到他的努力,他的进步。见贤思齐,班级里很多学生开始“卷”起来了。张某涵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也从班级中上水平的学生成长为年级前十的高手,这样就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加入奋斗的行列。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多么大!
3.利用心理学原理调节学生的学习节奏及心理状态。
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对考试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学习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中,主动地干预、恰当地调节学生学习的状态和节奏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表现为:复习的时候练习卷的难易搭配,练习的节奏,练习内容的安排等。比如每经过较为简单的练习后,要安排一次难度较大的练习,更有利于学生考试心态的调整及临场发挥等等。
其次,知识能力方面。
人说十年磨一剑,可以说高中三年的教学都是围绕着高考展开的。从知识体系来说,高考考什么,平时上课就讲什么,每一章节的内容根据各学科体系按顺序进行教学。就数学这门学科而言,苏州目前采用的是人教版A 版教材,总体来说这套教材是非常不错的,唯一有点美中不足的就是刚开始把“基本不等式”这一章节放在最前面,这对于还没有系统学过“函数”这一章节的高一新生来说是很有难度的。
从知识体系的学习来说,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且有规律的学科。可以采用“大滚动嵌套小滚动”来进行教学。就一般稍有难度的数学题目来说,其知识一般都要包含几个章节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我们除了按部就班地学习数学理论知识以外,前面的知识点要不断地滚动复习。另外,从人的记忆规律的角度,也需要我们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定期的滚动。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很多,比如“审题能力”,对学生来说,审题要细,做题要实。题目本身是“怎么样解这道题”的信息源,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各方面真正看清题意。再比如“计算能力”,计算是硬功夫,而且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有飞速发展的,所以计算能力的培养从高一开始就要强化训练,尤其是统计题和解析几何题。比如,统计题4 位数乘除法考频很高,提供的数据如何使用一定要琢磨清楚。还有“解题速度”,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这就意味着,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目前大多数学校都特别安排了数学限时训练及小题训练等,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否有效还取决于任课老师对训练目标的强化,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注意什么,训练的重点是什么,而不是盲目刷题,抓不住训练的要点。
再次,考试策略方面。
这方面的问题有许多人都作过相应的研究,这里就简单说明一下。
1.表现为答题规范方面。不管是各大出版社出版的教辅材料也好,教育专家的讲座也好,以及平时任课老师上课也好,基本上都会反复告诉学生解题规范的重要性,并给出示范。就我们江苏高考来说,学生答题规范方面做得是非常好的。
2.表现为考试时时间分配策略方面。一般来说,高考数学时间分配大体是这样的:考前 5 分钟,完成“信息填涂,了解题情,统览全卷,心中有数”。选择和填空的时间基本在 50 分钟左右。终考前15 分钟的时候注意,及时回头,确认前面无误,继续向前冲。
3.表现为考试时心理应对策略方面。作为每一位考生而言,高考时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先要稳定情绪,调整心理状态,知道每一个时间节点应该做什么。比如充分利用考前5 分钟,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全面调查。可以先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填空题,适当放慢速度防止出错。一般来说,我们要“按序答题,先易后难”,在做的过程中,不要纠缠某一题,某一细节,从而影响后面答题的心情。
4.表现为考试时解题应对策略方面。很多人对高考各大题的解法做过研究。比如选择题,有人曾总结过,有以下七种方法:直接法、特例法、筛选法、代入法、数形结合法、特征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这里就不一一详说了。总之,考试时“审题要慢、计算要准、做题要快!”不宜小题大做,小题难做,而要小题小做,小题巧做。
总之一句话,高考不仅是知识的比赛和智力的竞争,也是思维品质的考察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希望笔者对高手养成体系的一点粗浅研究能为各位考生获得理想成绩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