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物理动态电路主题复习教学探究

作者

王鑫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金川学校 015000

引言:在动态电路的复习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围绕具体项目展开探究活动,能够促使抽象概念在具体任务中逐层展开,从而解决学生在理解知识内部规律时频繁出现的逻辑断裂问题。项目式学习强调问题驱动与任务推进,教师据此设定具有递进特征的实验或建模任务,可以使学生在不断调整电路结构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在反复验证中形成系统化的认知框架;同时,当学生面对电路状态的不确定性时,教师可引导其通过图像表达或数据分析进行模型重构,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他们学习的精度,也强化了其对动态过程的整体感知。如此一来,围绕动态电路主题展开的项目式复习设计,既回应了概念教学的深度要求,也为初中物理课堂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的重构路径。

一、明确学习目标任务,聚焦动态电路复习

在动态电路复习教学中,教师只有精确设定学习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具有操作价值的任务,才能确保学生逐步形成对电路变化规律的深层理解,从而实现知识整合与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例如,学生在复习“ 传感器类动态电路” 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出示一组包含传感器的串、并联电路图引导学生识别其连接方式并进行分类判断,帮助学生快速回想起串并联电路之间的基本区别,也为后续细化目标做出铺垫。接下来,教师可以将复习目标分成三个层面:准确判断电路类型、理解电流电压的分布规律、根据实际情境简化电路为简单电路或者基本的串并联电路,这样的目标是逐层递进、互相支撑的。为保证学生真正掌握每一层目标,教师需要设计小任务穿插在复习过程中,比如让学生在电路图中找出电流及电压的规律,并解释原因,这些任务不仅检验知识掌握程度,还能促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理解漏洞,只有目标明确、任务精准,复习才不至于成为知识的简单重复,学生才能在训练中稳步提升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实践项目情境,深化动态电路理解

动态电路复习若脱离具体情境,学生往往难以在真实问题中识别物理变化过程的内在逻辑,因此教师需通过构建贴合电路特征的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中主动调动已有知识结构,形成对电路运行机制的情境化理解。例如,学生在复习“ 多挡位电路” 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通过不同规格灯泡连接的电路,引导他们通过开关的断开、闭合,形成不同的串并联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由此自然引出复习核心——多挡位电路问题如何实现挡位调整。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其原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只通过开关通断实现灯泡亮度变化的课堂项目,要求学生搭建电路并用开关控制灯泡亮度,同时记录不同方式开关的通断情况和对应等效电路图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不断调节和观察的过程中便会逐渐把连接方式的改变可改变电路总电功率的知识点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经验,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比不同连接方式下的总电流变化,让他们意识到改变电路连接方式实则在改变电路总电阻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归纳总结,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多挡位问题是如何改变总电功率并学会在实际中灵活应用。

三、构建多元项目评价,促进动态电路迁移

动态电路主题复习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知识巩固的过程,更体现在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内容迁移至新的问题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也在于教师需能构建涵盖认知、技能与思维水平的多元化项目评价体系,形成以迁移为目标的动态复习闭环机制。例如,学生在复习“ 欧姆定律(解决动态电路问题的基础)” 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练习任务:将一个含有多个开关、电阻的电路图,交由学生分析在不同开关状态下各元件的电流变化情况,要求不仅写出答案,还要解释每一步推理所依据的物理原理。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思路交流,并设置一个“ 迁移挑战” :将已经设计好的电路图改变连接方式,要求学生重新预测电流分布,并说明变化原因。整个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分析路径、推理完整性、语言表达清晰度三个方面进行动态评价,并给予即时反馈,进而帮助教师判断学生是否只是记住了解题步骤,还是已经能够灵活迁移所学原理,真正做到“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动态电路主题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围绕项目式学习构建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将物理概念嵌入真实任务中,在持续探究中完成对已有知识的再组织,从而实现复习环节由重复记忆向深度建构的转化,这种转化不仅优化了教学效能,也为物理学习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游,肖永琴.变阻器型动态电路复习的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制作光电烟雾报警器"为例[J].中学理科园地, 2023, 19(4):71-73.

[2]周遵伦,姚华鑫.初中物理项目式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以中考复习课“ 浮力秤的制作与应用” 主题教学为例[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25,26(01):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