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企专职消防队伍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熊长林
航天江南集团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0
消防事业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各样的消防队伍为实现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障,是我国实现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说,专职消防队伍担负着单位的防灭火及救援任务,是保障资产安全的主要执行者,在新时期,专职消防队伍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提高消防管理水平。因此,为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各项经营业务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对专职消防队伍的管理,使其更好地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促进企业协调持续发展。
一、国企专职消防队伍发展困境分析
国企专职消防队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其发展受到来自内外部的结构性矛盾制约。
(一)“ 专业要求高” 与“ 边缘化定位” 的矛盾
一是职能单一化。多数专职消防队伍被定位为“ 内部火灾扑救” ,主要应对厂区常规火灾,与“ 全灾种、大应急” 的现代救援需求严重脱节。二是地位边缘化。在企业管理架构中,专职消防队伍常被视为“ 成本中心”或“ 后勤辅助部门” ,而非核心生产安全链条的关键环节。其战略价值未得到充分认识,在资源分配、决策参与、发展规划中话语权较弱。三是功能发挥受限。主要服务于本企业,缺乏法定授权和有效机制参与社会面应急救援联动,其专业能力和资源未能有效融入区域应急体系,存在能力闲置与社会需求未满足的双重浪费。
(二)“ 全灾种需求” 与“ 能力建设滞后” 的矛盾
一是装备技术落后。消防车辆、特种救援装备、个人防护装备等更新换代缓慢,数量不足或性能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复杂灾害事故处置需求。二是专业人才匮乏。高素质、复合型指挥员和专业技术骨干严重短缺。现有人员结构老化,专业培训体系不健全,训练科目单一,缺乏针对复杂灾情的实战化、场景化训练。三是技战术水平待提升。对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的研究和应用不足,应急处置预案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跨专业、多力量协同演练不足,实战能力与面临的风险挑战不匹配。
(三)“ 责任重如山” 与“ 保障支撑弱” 的矛盾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且不稳定。消防队伍建设和运行维护依赖企业自有资金,缺乏稳定、充足的预算保障机制,企业经营波动易导致消防投入被压缩。二是人员待遇偏低与职业吸引力弱。相较于现役消防员或社会同等工作强度的岗位,专职队员的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空间、社会认可度普遍不高,导致高素质人才招不来、留不住,队伍稳定性差。三是职业发展路径模糊。缺乏清晰、多元的职业晋升通道和专业能力认证体系,队员职业前景不明朗,工作积极性和专业深造动力受挫。
二、发展困境成因分析
上述困境的产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深层次的结构性、机制性和观念性问题。
(一)体制机制制约
一是定位不清与多头管理。国家层对国企专职消防队伍的属性、功能定位、管理责任主体不清楚。机构缺乏清晰、统一、权威的顶层设计,导致发展方向模糊和管理混乱。二是投入保障机制缺失。缺乏国家或行业层面的强制性投入标准、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和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使得投入保障高度依赖企业自觉和效益状况。三是协同机制设计缺位。现行应急管理体系设计中,对国企专职消防队伍如何有效融入国家“ 大应急” 格局,缺乏制度化的安排。
(二)资源配置失衡与动力不足
一是企业逐利性与安全投入的冲突。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天然倾向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消防投入属于“ 预防性” 、“ 非生产性” 开支,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容易被视为可压缩的成本。二是成本效益评估困难。安全投入的回报难以精确量化,导致管理层在决策时容易低估其价值。三是政策激励不足。现有政策对企业在消防队伍建设、装备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高投入和突出贡献,缺乏足够有力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激励措施。
(三)法规政策体系不完善
一是法律法规滞后。《消防法》及配套法规对国企专职消防队伍的规定相对原则和笼统,对队伍建设标准、人员资质要求、装备配备标准等关键内容缺乏细化、可操作的条款。二是标准规范缺失。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风险等级国企的专职消防队建设标准尚未系统建立或强制力不足。三是职业保障制度缺位。对专职消防队员的职业风险、健康保障、抚恤优待、退出安置等,缺乏等同于或参照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专项保障制度。
三、构建国企专职消防队伍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对策
破解国企专职消防队伍发展困境,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合力,进行系统性改革与创新。
(一)明确定位,优化顶层设计
一是国家层面战略定位。将国企专职消防队伍明确定位为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保障力量,同时也是区域性应急救援的重要补充力量。二是清晰功能界定。明确其核心职责是保障企业自身消防安全,同时依法依规、在能力范围内承担一定的社会救援任务。三是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行业主管部门监督协调、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多层次管理体系,明确各方的权责边界。
(二)强化保障,破解资源瓶颈
一是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制定分行业、分风险等级的国企专职消防队伍最低建设标准和年度经费投入比例标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考核和负责人审计。探索建立“ 企业主体投入为主、政府专项补贴/基金支持为辅” 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模式。二是提升人员待遇与职业吸引力。建立薪酬体系,体现岗位风险和专业性。确保工资待遇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三是拓宽发展空间。建立管理序列和专业序列双轨并行的职业发展通道,设置相应的职级和待遇。
(三)聚焦能力,打造专业精兵
一是推进装备现代化。按需配置,依据企业风险特点,科学制定装备配备规划,重点加强针对高危工艺、特种灾害的侦检等先进适用装备。二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严把入口关,提高入职门槛,优先录用具备相关专业背景、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强的人员。三是突出实战化训练。加强复杂环境、多科目连贯的实战化、场景化训练。强化与企业生产装置、工艺流程相结合的针对性演练。四是引进培养骨干。引进高水平指挥人才和技术专家,建立内部“ 师傅带徒弟” 和技能比武机制,培养一批懂技术、会指挥、能打仗的业务骨干。
四、结语
国企专职消防队伍的发展困境是多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其破局非一日之功。关键在于从国家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其价值定位,唯有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合力,推动观念转变、制度创新、投入保障和能力提升多措并举,方能锻造出一支“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的国企消防铁军,为守护国有资产安全、保障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应急支撑。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 王武利. 加强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管理的思考[J]. 消防界( 电子版),2021,7(19):49-50.
[2]杨宏国,肖鹏.浅谈政府专职消防队伍管理骨干的培养与任用[J].中国消防,2022,(S1):43-45.
[3] 王 鑫 周 . 政 府 专 职 消 防 队 伍 体 系 建 设 研 究 [J]. 今 日 消防,2024,9(07):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