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红色资源融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冯富生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永州 425199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1]现阶段,永州红色文化与地方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融合度有待提高、永州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效果有待增强、永州红色文化的融入方式缺乏创新。基于此,深入挖掘永州红色文化蕴含的文化育人价值,强化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传承和弘扬永州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育时代新人。
2 永州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要价值
2.1 历史价值:筑牢大学生党员信仰之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党员的思想建设和信仰教育。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的新生力量,承载着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历史使命的重要责任。筑牢信仰之基,有助于大学生党员更好地理解和继承党的历史,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 。这一论述强调了信仰在党员成长中的核心地位。没有信仰,就如同生命没有灵魂。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应将信仰置于首位,这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品行和生命质量,更关系到党的未来和国家的命运。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尤为关键。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骨干力量,是党的后备军和新鲜血液,他们的信仰坚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事业的延续和发展。
2.2 教育价值:补足大学生党员精神之钙
红色文化教育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源和生动的革命故事,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铸同志(1908-1969),湖南省祁阳市石洞源榔树村(今祁阳市石洞源陶家湾村)人,他对于共产主义的信念无比坚定,不论在艰苦奋斗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他都永葆共产党员的纯洁党性。他的一生是不断“补钙”的一生。他的《松树的风格》《太阳的光辉》等著作激励着当代青年要关心政治,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脚踏实地,像松树一样坚贞不屈。这些红色资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精神财富。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大学生党员可以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3 文化价值:涵养大学生党员文化自信自觉
红色资源在涵养大学生党员文化自信自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学习和传承红色资源,大学生党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党员是党的新鲜血液、后备军,他们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在此阶段对他们进行红色文化熏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文化自信自觉。
永州红色文化凝聚着无数先烈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永州人民坚定文化自信的真实写照。这种红色资源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
2.4 实践价值:把稳大学生党员思想之舵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党员把稳思想之舵,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要不断筑
牢信念信仰之魂,把稳思想之舵。永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其中陈树湘烈士的事迹尤为感人。陈树湘在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过湘江任务后,指挥的 34 师数次强渡湘江失利,最终陷入重围。在激烈的突围战斗中,陈树湘腹部中弹,伤重被俘,押送途中,陈树湘宁死不做俘虏,趁敌不备,忍着剧痛,毅然壮烈牺牲,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他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将生命与青春永远定格于 29 岁。陈树湘的“断肠明志”,让无数共产党人高歌传唱。
3.1 提炼红色文化教育内核、充实党性教育内容
红色文化教育内核在于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永州红色文化资源来强化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在一定程度上要强化永州地方高校大学生对永州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实现价值引领要做到构建政治理论素质过硬的教育队伍,打造精品课堂,完善永州红色文化教育叙事体系。第一,构建政治理论素质过硬的教育队伍。要以永州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一批最美思政课教师。第二,打造红色精品课堂。党课是强化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打造精品课堂,讲好专题党课,有形、有感、有效地强化大学生对本土红色文化的认知。第三,完善永州红色资源教育的叙事文本,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现实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让大学生党员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历史,组织红色主题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参与度,要以永州的红色历人物为依托,挖掘重大红色事件,强化永州红色资源的历史厚重感。
3.2 搭建红色文化传播系统、拓宽党性教育渠道
搭建红色文化传播系统,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创新传播方式,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思政教育的场域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生地。永州地方高校要不断推动教育场域与社会空间融合,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时间和空间的对接,在生活实践情境体验中实现对党员的潜移默化的教育。第一,将永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和学习纳入思政课堂,如,重读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让学生党员去深刻体验松树的坚强意志和品质,把松树的风格与共产主义紧密联系,顽强拼搏,塑造大学生党员坚强的人格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的信心。第二,创新沉浸式影视体验项目,如创作《跟着团长战湘江》,真实复原 1934 年 10 月惨烈的湘江之战,让大学生在战役中深刻体验到共产党人的英勇无畏,亲身感受到陈树湘烈士的“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壮举,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大学生党员增强对永州红色文化的认知,强化党性修养,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与责任感。第三,以历史文物、遗迹等为依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历史文化去感受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学生党员现场讲“微党课”,观看《断肠明志铸忠魂》《学习陶铸精神》等系列红色教育片,激起学生党员爱党爱国爱校的情怀,使之转化为建功新时代的主动作为。
3.3 健全红色文化应用机制、铸牢党性教育实效
健全红色文化应用机制,需建立完善的红色文化资源库,加强红色文化研究,推动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确保党性教育实效,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体系。首先,需要对永州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和整理,建立一个系统的红色文化资源库。这个资源库应包括红色遗址、革命文物、历史文献、口述历史等多种形式的资料。通过数字化手段,将这些资料进行保存和展示,方便公众和研究人员查阅和研究。其次,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成立专门的红色文化研究机构,组织专家学者对永州的红色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编写红色文化教材和读物。同时,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开设红色文化相关课程,培养专业的红色文化研究人才。第三,推动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在信息化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0410/991e190cb48349b7a1c6aab4b53e50d8/c.html.
[2]杨涛,张云芳.永州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四史”教育实践路径[J].学报,2023,44(04):89-92.
[3]秦丽芳.从永州红色资源中汲取奋进力量 https://www.hunantoday.cn/news/xhn/202404/19807127.html.
基金项目:2024 年度党建研究项目“培育时代新人背景下永州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1995-),男,汉族,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