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吴妍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 湖南株洲 412001
近郊乡村具有距城市较近、交通便利、客源稳定的特点,是城市居民休闲度假首选之地。株洲市乡村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近郊乡村旅游开发有良好的基础,为此本文深入探讨了文旅融合视域下株洲市近郊乡村旅游优质开发途径,这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有着十分有现实意义。
一、株洲市近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株洲市郊区乡村旅游依托地缘优势和资源禀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开发规模,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在资源条件方面,株洲郊区乡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美丽的田园风光和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等,也承载了博大精深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1]。目前当地已经初步发展起农家乐、果蔬采摘园和红色研学基地,这些旅游项目吸引着大批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是居民短途休闲活动的首选之地。但在开发过程中同质化竞争现象比较突出,大部分乡村旅游产品仅限于单纯的餐饮住宿和农事体验等方面,文化内涵和特色创意欠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交通可达性、环境卫生条件以及游客接待能力有待提高。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株洲市近郊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丰富文旅融合的内涵
文化是乡村旅游之魂,文旅融合之核心,株洲市郊区乡村蕴涵着丰厚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特色资源,对这些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可以赋予乡村旅游独特的内涵,增强旅游产品文化品位和吸引力。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村落的文化脉络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以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形式充分把握村落的历史沿革、传统技艺和民间传说,厘清文化特色和价值,鉴于株洲市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可以对地方革命历史故事和英雄事迹进行深入发掘,把红色文化纳入到乡村旅游的线路设计和景点创建之中[2]。如在红色历史背景下的村庄,修建红色文化纪念馆和主题教育基地等,并采用场景复原、实物展示和多媒体展演方式进行展示,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革命历史的情景,使参观者在参观中受到红色文化熏陶和教育。与此同时,对传统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而言,可以通过组织农事体验活动、传统手工艺制作工坊、民俗节庆活动,使游客能够亲自参与其中,体验乡村文化魅力。另外,可以结合乡村文化元素和现代艺术、创意设计等,研发文化特色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开发,进一步充实文旅融合内涵、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底蕴和独特性。
(二)创新旅游产品体系,增强市场吸引力
在旅游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产品的传统性和单一性已经很难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创新旅游产品体系和打造多元化、特色化、高品质旅游产品是增强株洲市郊区乡村旅游市场竞争能力的重点[3]。在进行产品创新时,需要密切结合市场需求和乡村资源特色,注重游客体验,充分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开发出有创新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可依托株洲市郊区乡村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康养、户外运动和科普研学旅游新产品。创建乡村森林康养基地并提供森林浴、瑜伽冥想和中医养生康养服务;打造户外拓展基地和徒步、骑行、攀岩等户外活动;利用乡村动植物资源和田园景观,发展自然科普研学课程以吸引学生和亲子家庭共同参与。另外,可以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开发农旅融合的产品,例如特色采摘园、乡村民宿集群和田园综合体,使旅游者能够深入感受乡村生活。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我们开发了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这样的沉浸式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旅行体验。通过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来适应不同游客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的要求,增强株洲市郊区乡村旅游市场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
结束语
文旅融合给株洲市郊区乡村旅游的优质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方向。通过发掘文化内涵、创新产品供给和完善配套服务的途径,可以有效盘活乡村旅游的发展活力,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今后,我们需要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实践并因地制宜地优化发展战略,以促进株洲市郊区乡村旅游朝着更加优质和可持续方向发展,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祝平.以文旅融合理念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形成逻辑与路径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21(7):157-164.
[2]孟晶.农耕文化体验旅游的选择意愿与满足方式研究[J].农业经济,2021(1):52-54.
[3]李武玲.论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路径:基于文旅融合的视角[J].农业经济,2021(9):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