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综合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刘芳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7303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综合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策略。CIPP评价模式,即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产品(Product)模式,是由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的综合性课程评价框架。本文分析了当前综合英语课程面临的挑战和需求,详细介绍了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步骤,并提出了结合CIPP模式的综合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策略,旨在通过持续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促进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CIPP评价模式;综合英语课程;课程体系构建;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教学和课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综合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求。然而,当前综合英语课程面临着评价模式单一、理论支撑不足、评价手段滞后等问题。因此,引入CIPP评价模式,构建科学的综合英语课程体系,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基础
从教育目标理论来看,传统评价多聚焦于目标达成度,但CIPP评价模式认为教育目标本身需要在评价中不断审视与调整。它强调教育目标应基于对社会、学生等多方面需求的深入了解,背景评价环节就是对目标合理性的探索,确保教育目标与实际需求紧密相连,避免目标的盲目性与滞后性。在系统理论层面,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CIPP评价模式将课程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涵盖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可能影响整体效果。该模式通过对各个要素的全面评价,实现对课程系统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地调控和优化课程运行。再者,决策理论也是其重要支撑。CIPP评价模式认为评价的核心价值在于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依据。背景评价为目标设定决策服务,输入评价辅助资源投入决策,过程评价指导教学过程中的实时调整决策,成果评价则助力对课程整体成效的判断及后续改进决策。它将评价贯穿于教育决策的全过程,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此外,发展性评价理论同样蕴含其中。它不局限于对课程结果的简单评定,而是关注课程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强调通过持续评价促进课程不断发展与完善,注重在各个环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为课程的持续改进提供动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
二、综合英语课程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综合英语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当前教育环境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需求。这些挑战不仅来源于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也源于课程内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滞后。以下是对综合英语课程面临的挑战和需求的详细分析。
(一)面临的挑战
1.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需求变化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这种需求的变化对综合英语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还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
2.教学资源的有限性
综合英语课程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优秀的教师、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教材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些资源往往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无法充分提升英语能力。
3.教学方法的滞后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语法和词汇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4.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这对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5.评估体系的单一性
当前的综合英语课程评估体系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估。这种单一的评估体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面临的需求
1.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为了满足全球化背景下英语需求的变化,综合英语课程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这包括引入更多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内容,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是综合英语课程成功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这包括组织教师培训、引进优秀教师等。
3.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针对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包括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开发优质的教材等。
4.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
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这包括引入口语测试、写作评估等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这包括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等因素,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教学指导。
综上所述,综合英语课程在当前教育环境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需求。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满足这些需求,教育者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英语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求。
三、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综合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
背景评价在综合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对课程体系的设置背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这涵盖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资源的配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多个方面。通过细致的背景评价,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理解当前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趋势。例如,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英语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教师应明确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同时,背景评价还需考虑教育机构的资源和能力。不同教育机构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材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实际条件,确保课程目标既具有前瞻性,又具备可行性。通过背景评价的系统分析,可以确保综合英语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既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样的课程体系将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英语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做出更大贡献。
(二)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
输入评价在综合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中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它高度关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资源投入情况,这些资源投入涵盖了多个重要维度,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以及教材选用等方面。输入评价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对这些关键资源投入的全面考量与评估,能够切实确保综合英语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支持和坚实的保障。首先,师资力量是课程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在这方面,输入评价强调要选拔那些不仅具备深厚专业知识,还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能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专业知识扎实则能确保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的准确性和深度。将这样的教师汇聚在一起,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为综合英语课程的高质量教学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其次,教学设施对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输入评价要求为课程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教学工具、语言实验室等,这些设备能够丰富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同时,良好的学习环境,如舒适的教室、充足的学习资料等,也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最后,教材选用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的质量。输入评价着重强调要挑选符合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的优质教材。优质教材的教学内容既具有科学性,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知识体系,又具备实用性,能够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和职场需求,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为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提供有力的内容支撑 。
(三)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
过程评价在综合英语课程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着重对课程体系实施过程展开全方位的监控与评估,涉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师生互动等多个关键层面。在教学方法上,过程评价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能让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将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项目式学习则促使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综合性项目,培养其自主学习、沟通协作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手段也是过程评价关注的重点。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层出不穷。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资源,如生动的视频、音频资料,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在线学习平台的运用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渠道,使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互动更是衡量教学过程有效性的关键指标。过程评价倡导加强师生互动,鼓励教师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一步提升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为确保课程体系有效实施,通过定期的教学检查和评估十分必要。教师可依据检查和评估结果,及时洞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保障综合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让学生真正受益于优质的英语教学。
(四)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
成果评价是衡量综合英语课程体系实施效果的关键环节,它深入关注课程体系实施后所带来的多方面成果,涵盖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课程体系的整体效果。在学生学习成果方面,成果评价强调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提升程度以及情感态度变化。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日常作业、课堂表现等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终结性评价则在课程结束时进行,通过考试、项目展示等形式,系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对于教师的教学成果,成果评价同样给予高度重视。它不仅关注教师传授知识的准确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还考察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度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情况。通过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可以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此外,课程体系整体效果的评估也是成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包括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课程结构的合理性等方面。通过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可以深入了解课程体系的优点与不足,为后续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宝贵建议。成果评价不仅是对课程体系实施效果的检验,更是为进一步优化课程提供有力依据。它促使教育者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以确保其始终与社会需求保持同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结束语:
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综合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策略,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的有机结合,确保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得到充分的支持和保障,得到有效实施,并检验其实际效果和影响力。未来,应继续深化对CIPP评价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完善和优化综合英语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英语人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综合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育者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一策略,不断完善和优化综合英语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宫林.产出导向视域下高校综合英语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11):186-187+190.
[2]宋洁,王义倩,王伟.基于POA的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品位·经典,2024,(07):116-119.
[3]杜晓文,李勤.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校综合英语课程中的应用探析[J].校园英语,2024,(06):16-18.
[4]吴瑕.基于“综合英语”课程教改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创新探索——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4,44(01):244.
项目:2024—2026年甘肃省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SSKB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