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东落子戏曲文化传承(以山东泰安地区南口落子为例)
史镇强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中心小学
[摘 要]:中国戏曲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其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其独特的艺术光辉。落子是山东地方戏曲的典型代表,其中南部山区的南口落子在几代民间艺人口口相传中延续至今,其纳入了利于自身发展的一切有利因素,尽最大可能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形式和内涵。如今,时代变迁的飞速发展,观众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落子的发展只有适应观众的趣味和要求,发挥从业人员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力,不断改进,推陈出新,生产出充满吸引力的精品戏剧,谋求更多的发展之路,才能使山东落子传承下去。
[关键词]:文化 戏曲 山东落子 传承
文化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传统是民族的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历史和现实表明,要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必须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立足点。谈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必名在其列。她是中华民族长期创造的宝贵艺术财富,已经成为识别中华民族个性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是最具中国特色和中国做派的艺术形式。
山东落子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承载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烈而深沉的爱,其富于浓郁地方生活意味的表达,具有深厚的社会根基,是当地人民颇为喜爱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然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娱乐观念和娱乐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众多新兴娱乐方式的冲击下,众多民间戏曲艺术的命运几乎是相同,即:可有可无、濒临灭绝。山东落子也是如此。山东落子从传统走向现代,一是要保存,二是要发展。保护,就在于要培植山东落子文化的根:发展,则是要使山东落子这一古老的现宝散发出新的光芒,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保存是要促进其发展,发展则是为了更好的保存,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目前,山东落子传承发展的主要瓶预应是:不断更迭的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大众审美、娱乐需求与落子相对僵化的艺术形态之间的矛盾。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将落子艺术置于社会整体文化环境中分析,需要我们具备宏观的视野与发展的眼光来制定长期的落子保护体系。任何一种文化的抢救与传承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短时间内是无法一量而就的。并且,山东落子的保存和发展也不是单凭某几个艺术家所能做到的,任何文艺形式都应是大众的,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所以民间艺术的保护主要还得靠公众的参与和政府的支持。因此,本着政府引导、百姓参与的大体发展路径。结合当地的实际,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套以引导、支持与保障为原则的保护体系,以应对山东落子普遍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1、政府层面
当前,国家出台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无疑是戏曲发展的一个契机,地方戏各部门应抓住发展机会,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勇于改革创新,大胆吸收一切可利用的艺术资源,建构具有现代品格和强大艺术魅力的戏曲形式,与时倒进,让古老的戏曲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在政策上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强力支持,这对于萧条下来的山东落子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也为他的发展和重生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2.自身层面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戏曲艺术,其原真性维护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山东落子的发展中决不能放弃其本质性内核,每一种文化的传承都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各地都会有各地域的文化背景及文化特色,比如北方的京剧,北京人听起来就比较顺耳,而南方人听起来就显得费劲。因此,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及推广上,各地域都应该找准各自的定位。正因为不同的民族才有不同的民族特色文化进而产生了多元化现象,那么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及推广上这依然应该是一条不变的原则。
其次,文化的传承千万不能守旧,想保护一份文化,想传承一份文明,必须有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必须使这种文化在带有传统观念和思维的前提下再赋予时代的气息,否则,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难以走远。在不断摸索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内化和对兄弟艺术的合理吸收、借鉴,那么艺术就无所谓发展,所以要秉承着开放的精神,在不断的实践、交流发展中,取其精华,去其糟植,促进其丰富发展,正像戏剧家李渔所说“传奇所用之事,或古、或今,有虚、有实,随人拈取。”
3、保护措施
(1)对山东落子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拽集、汇总和归类、整理,予以存档,争取全面、系统、准确地保护莲花落的艺术形式:在广泛收集山东落子的传统资料的同时,还要对现有传承人的资料和山东落子的节目与录音做全方位的记录与保存,可以建立相关的档案数据库,进行艺术资源的共享。
(2)人才短缺是地方小剧种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亡艺绝的普遍现象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传承保护机构,招收年轻学员,给子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保障,开展正规系统的专业教学,培育专门人才,并成立专门的“山东落子演出队”,举办“山东落子”专场演出,激活落子自身的发展潜力,使之成为集教育、研究、演出为一体的山东落子传承保护基地,形成山东落子艺术的良性传承与发展机制。
(3)欲求山东落子新的生机,应进一步加强对落子的理论研究工作,从山东落子发展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调。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再对当代落子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使山东落子能够找到一条比较有效的发展路线,在总结山东落子历史的基础上,处理好当代落子作品的艺术价与商业价值、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使对山东落子的保护置于科学的专业理论的指导之下避免或少走弯路,如:召开山东落子研讨会,举办山东落子艺术展演活动,借助当地艺术平台加大山东落子的宣传和演出等。
(4)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如今,戏曲艺术课程已经成为了继承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趋势。我校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的几点具体措施:努力推进山东落子戏曲艺术课堂教学;开展山东落子学生艺术社团活动;邀请山东落子非遗传承人和戏曲艺术团参与学校艺术展演活动并开展学术研究合作等。
最后,加大山东落子戏曲艺术的宣传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以更多的形式和方法来宣传和推荐,使这些传统民间文化的社会价值、地位、现状及前景在群众中被更好的了解,呼吁广大的群众来关注我们民族的、民间的优秀文化形式,为它们的传承、发扬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使其了解戏曲艺术、喜欢戏曲艺术、传承戏曲艺术,有了更多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群众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那么,我国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瑰宝必然会走出日趋衰落的危机。
参考文献:
【1】宗波:《山东落子-寻找失落的江湖》,《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1月第007版.
【2】《徐立平的落子人生》,中国期刊网《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10月.
【3】谭辉琼:《山东落子的艺术特征及传承》,2012年12月第35期
【4】耿瑛:莲花落与二人转[J]. 戏剧文学, 2014.
【5】张军:战争年代的山东曲艺[J]. 新文化史料, 1997(04):49-51.
【6】姚艺君:论中国曲艺音乐文化的传承[J]. 黄钟, 2003(4):29-32.
【7】李 红, 刘 建: 山 东 省 地 区 曲 艺 的 旅 游 产 业 化 传 承 与 发 展 研 究 [J].中 国 商论,2017(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