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升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多元支持体系研究

作者

曾倩

阜南县经济开发区第一幼儿园 安徽 阜阳 236300

摘要: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因素,以及如何构建多元化的支撑体系,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幼儿园应积极优化教师工作安排,改善幼儿教师的沟通交流与工作环境,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评估,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教授教师心理调节疏导技巧,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认知能力,从而保证幼儿园学前教育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多元支持体系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执行者,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陪伴者。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因此,需要保证幼儿教师具有平和积极的健康心态,有助于塑造幼儿形成健全的心理品质。幼儿园应当高度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动态,打造良好的职场工作环境,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建设,构造一套科学有效的多元化支持体系,全方位保障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影响幼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幼儿教师日常工作内容相对繁杂,承担着基础的日常班级管理,需要照顾幼儿的起居生活、组织教学活动、与家长进行频繁地交流沟通,不仅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精力,还需要教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首先,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寓教于乐的教学游戏活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其次,班级幼儿数量较多时,教师需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幼儿的身心健康安全,精神容易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再次,幼儿园为了提升教学水平,会组织各类型的职业技能评估、教学考察活动,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准备教学课程,容易导致教师的心理压力激增。再次,幼儿教师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社会认可程度相对较低,部分家长忽视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只是照看孩子,导致幼儿教师缺乏工作成就感,容易对心理健康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最后,幼儿教师面临着职业晋升渠道相对狭窄、社会工资待遇较低等问题,导致幼儿教师在职业发展中容易产生迷茫感,从而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多元支持体系

(一)优化工作安排,改善沟通工作环境

幼儿园应当积极优化现有工作环境,减少机械、重复、无效的非教育工作任务,如精简幼儿园会议流程与数量、减少冗余工作事务,将工作时间真正用于教育教学。同时,幼儿园管理者应根据幼儿教师专业特长和技能水平,合理分配班级管理任务,例如,针对于擅长艺术领域的教师,应当多安排美术、音乐等相关课程内容,针对于沟通能力较强的教师,应当重点安排家校沟通协作任务,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任务强度,让教师负责自己擅长的工作任务。不仅引导幼儿教师将更多的教学精力投入到幼儿教育活动中,还可以提升幼儿教师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减少因为工作压力过重产生的心理情绪波动。并且,幼儿园内还应积极建立开放、平等的沟通交流环境,加强幼儿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频次,认真倾听幼儿教师工作困难与问题需求,给予正面及时的工作反馈,以及针对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营造出积极协作、良好互动的工作氛围,全方位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评估心理健康,加强心理教育培训

幼儿园应当建立针对幼儿教师的定期心理健康评估机制,引入专业心理服务机构,采用科学客观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全面客观地了解幼儿园现有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建立每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幼儿教师潜在的心理健康风险,并重点跟踪观察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动态,方便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防范幼儿教师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然后,幼儿园还应针对幼儿教师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系统性的心理健康培训活动,包含基础心理健康知识、常见心理健康问题识别、心理压力应对措施、情绪调节技巧等,通过引入心理教育学专家讲座,采用理论教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持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对能力,增强教师的心理调适技巧。并且,为了适应教师的工作时间安排,应积极开展线上心理课程自主学习活动,方便教师积极利用生活与工作中的碎片时间进行系统性自主学习,有效提高教师的自身心理素养。

(三)提升自我认知,学习心理调适技能

在外部工作环境、心理健康培训等支持之外,幼儿园还应重点促进教师的自我认知发展,鼓励教师在参加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外,积极阅读心理健康学相关书籍,定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方便教师及时察觉自身的心理健康波动。幼儿园还应积极开展幼儿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教师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幼儿园还应组织教师之间教学反思研讨会议,引导教师之间交流教学心得,探讨如何应对教学工作困难,帮助教师建立教学自信心。并且,幼儿园应建立多元化的支持网络体系,教授教师自我调节情绪方法,引导教师积极学习心理调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法、冥想训练法、自我暗示等方法,并积极建立同事之间的互助小组,鼓励教师之间积极倾诉烦恼,实现心理压力的有效疏解。此外,教师应重视养成良好的个性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团体运动、阅读、绘画等丰富的业余活动,疏解工作时的紧张思维,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中找寻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内在平衡。不仅促进幼儿教师保持冷静理智的心态,还可以有效应对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建立一套系统性的多元知识体系,采用优化幼儿园的工作安排、改善工作环境,有效减轻幼儿教师的紧张工作压力,营造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同时,幼儿园应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评估,开展系统性心理教育培训,有效预防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教师潜在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干预。通过促进教师的自我认知发展,教授必备的心理调适技能,从而帮助教师以积极心态应对职业发展中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艳红.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文学少年,2021(21):124-124.

[2]吴霄,田园.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调试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3(12):41-43.

[3]李萱.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的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下旬,2021(3):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