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践行正确群众观
张云麒
63600 部队 甘肃省酒泉市 735000
群众观是领导干部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也是共产党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基础和根本前提。只有牢固树立、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才能做到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从理论渊源中深学细悟
习主席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深刻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求我们“树牢群众观点 , 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从理论源头探寻思想脉络,理解掌握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
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习主席也反复告诫我们,“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习主席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坚持和运用,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根本政治立场,生动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传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主席多次引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华章佳句,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群众观的重要性。比如,引用《史记·殷本纪》中的“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将人民群众比喻成可以照见治乱的水,强调要自觉用群众这面镜子观照自己;再如,引用明朝于谦“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名句,要求我们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工作态度心系群众、造福一方;又如,引用清朝郑燮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告诫全党同志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习主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去芜存菁,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赋予了“民本”思想新的时代内涵,闪烁着新时代的真理智慧和思想光芒。
立足于党的光辉奋斗历程。我们党一经诞生,就把群众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毛泽东同志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也深刻指出,不要以为共产党是金字招牌,如果脱离群众,党的威信是靠不住的;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党形成了始终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发展、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我们党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
孕育于个人从政非凡历练。习主席是从人民中走出来、对群众有深厚感情和强烈责任感的人民领袖。他曾深情回忆,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在正定,他 3 年时间跑遍了全县 25 个公社、2218 个大队,赢得了“平民书记”的美誉;在福建,他倡导“四下基层”,强调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在浙江,他坚持以调研开局开路,问计于群众、问策于基层;在上海,他马不停蹄考察全市所有区县,为百姓办实事、聚民心、暖民心。习主席关于群众观的重要论述,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 是经过长期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形成的智慧结晶,充分展现了“以百姓心为心”的真挚情怀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境界。
升华于治国理政伟大实践。迈进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了内涵丰富、具有时代特点、独具理论特色、充满群众情怀的群众思想和群众观点。回望新时代人民军队伟大变革历程,习主席入戈壁、下海岛、上高原,登甲板、进座舱、上战车,反复叮嘱“要坚持士兵至上、基层第一,真正关心关爱官兵,始终把官兵冷暖放在心上”。树立践行正确群众观,就是要坚持抵近基层、用心用情,站在基层官兵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实事、解难题,真正做到共情基层苦累、主动服务官兵。
二、从改造思想中辨明是非
问题不明,讨论就没有针对性;靶标不准,辨析就没有方向性。树立践行正确群众观,必须始终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入辨析、深刻剖析尊重依靠官兵与脱离甚至折腾官兵的是非界限,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匡正思想认知、澄清模糊认识、保持清醒头脑。
要经常反思有没有明确“为了谁”。弄清“为了谁”的问题,才能找准工作方向。回顾我党我军的建设发展历程,老一辈革命家时时刻刻以“兵”为重,不以己为先,把官兵当作亲密无间的战友、情同手足的兄弟,“朱德的扁担”正是这一深厚为兵情怀的生动写照。反观那些群众观不正的现象。有的高高在上不接地气,把当公仆搞成“当老爷”,把服务搞成“倒服务”;有的漠视官兵冷暖疾苦,认为是不值得劳神费力的“小事”,这些都是没有找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具体表现。
要经常叩问有没有明白“依靠谁”。弄清“依靠谁”的问题,才能找到力量源泉。习主席深刻指出:“领导要有水平 , 水平从哪里来 ? 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 , 而规律性的东西 , 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 , 走进基层就都是办法。实践证明,许多久攻不克的难题、百思不解的困惑,只要来到基层、走进官兵 , 就能豁然开朗、找到答案。
要要经常自省有没有摆正“我是谁”。弄清“我是谁”,才能标定自身方位。从黄土地走来,习主席每次向群众介绍自己,都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焦裕禄每次到基层,都向群众说“是毛主席派我们来的”。反观那些群众观不正的现象。有的将官兵视为“下里巴人”,不愿与官兵做朋友,不屑向官兵学习,更不愿为官兵办实事;有的认为自己是上级,群众是下级,只需要“给我上”,没必要“跟我上”。这些都是“脱离群众”这个“最大的危险”的苗头倾向,必须端正为兵根本态度,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保障、心理上关怀。
三、从实干担当中改进提高
习主席强调,“人民军队离不开人民,领导干部离不开普通官兵,高级机关离不开基层,一旦脱离就会变味变质。”践行军队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就是要紧密联系官兵、紧紧依靠基层,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群众路线的精髓要义在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知胜战者在卒伍。基层官兵是实现军队建设发展目标的主体力量,只有发展目标和官兵期盼相一致了,才能更好推进各项工作。一旦自认为可以主宰、支配基层、代表官兵,以个人的、少部分人的决策代替广大官兵的意愿,就是角色发生了错位,从根本上脱离了官兵。必须倾听基层的心声诉求。广大官兵身处练兵备战第一线,位于改革转型最前端,最了解军队建设发展的难点堵点,最清楚制约备战打仗的矛盾问题。要经常到基层去察实情、摸实底,把官兵的急难愁盼真正吸纳、充实到政策法规制度中去。如果只是做做样子,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而不付诸行动,就不可能充分调动广大官兵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密切党群干群的和谐关系。如今,90 后、00 后已成为基层战士主体,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习惯“指尖上的生活”,喜欢“平等式交流”。这需要我们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走进官兵身边,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在双向奔赴中密切官兵关系。脱离了官兵的真心实意,以表面的、形式的、伪善的态度对待官兵,就是偏离了群众路线的正确方向,就会被官兵所诟病、被基层所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