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形势下通信行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路径探究

作者

李佳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在当今数字化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通信领域属于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正在面临着重大的变革与挑战。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蓬勃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也深深的影响了通信领域的竞争格局。然而,行业的高速发展也伴随着诸多挑战,5G基站建设等需要巨额资金支持,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资金压力,加之用户对通信服务质量要求愈发严苛,通信企业在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必须精准把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传统的财务工作管理模式目前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创新的通信领域财务工作管理成为企业破局的关键。本研究将深入剖析新形势下通信服务行业各类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尤其关注新兴技术带来的变革,力求为通信行业财务管理创新实践提供更为全面、精准、实用的指引。

关键词: 通信行业  财务管理  创新

一、运用滚动预算与零基预算

在通信服务行业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传统预算编制方法已难以满足企业精准管理的需求,滚动预算与零基预算的结合运用成为破局关键。滚动预算打破了传统年度预算的固定周期束缚,采用“长计划、短安排”的动态编制模式。以通信企业的5G网络工程建设项目为例,企业一般可以形成一个为期三年的预算管理规划,按季度或月度将其细化为短期执行预算。每经过一个周期,便根据最新的市场动态、技术进展及企业战略调整,对后续预算进行修订与补充。如在某季度末,发现5G基站建设成本因原材料价格波动有所上升,且市场对5G应用的需求在某些区域提前爆发,企业即可及时调整下一季度及后续相关预算,增加基站建设资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至热点需求区域,确保预算与实际紧密贴合,灵活应对不确定性。零基预算则摒弃了以往基于历史数据的增量预算思维,一切从“0”开始,重新评估每个预算项目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在通信企业的市场营销预算编制中,不再参照上一年度的成本费用简单递增,而是依据本年度的市场竞争态势、业务拓展目标全新规划。例如,企业计划推出一全新投资项目,针对该项目的市场调研、推广活动、渠道合作等费用,从零出发,结合目标客户群体特征、预期市场份额、行业推广难度等因素详细测算,精准确定各项费用的合理规模,避免资源浪费在低效或过时的营销手段上,使每一笔预算投入都紧密围绕战略目标,切实保障资源的高效配置,提升企业预算管理精度,增强市场应变能力。

二、开展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在通信企业资源配置决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核心要义在于对每一项投资、业务拓展或成本投入举措进行严谨的投入产出评估,确保企业资源流向最具价值创造潜力的领域。以5G基站建设决策为例,这一决策涉及巨额资金投入、复杂的技术选型以及长期的运营维护考量。在启动建设前,企业需全方位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成本端涵盖基站设备采购成本、站点租赁成本、安装调试成本、电力消耗成本、后期运维成本等诸多明细项,且需考虑设备更新换代、技术演进带来的潜在成本波动。效益侧则需综合评估短期与长期收益,短期来看,新增5G基站可提升网络覆盖质量,吸引更多用户转网、升级套餐,直接促进业务收入增长;优质的5G网络为企业开拓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高清视频传输等新兴业务筑牢根基,创造广阔的盈利空间。通过严谨的成本效益测算,若某区域5G基站建设的预期收益在合理期限内能够覆盖成本,并带来可观的净现金流,企业则可果断决策投资建设;反之,若成本过高、收益前景不明朗,企业则需重新审视规划,或优化选址、或调整建设规模,甚至探索与其他企业共建共享模式,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如此,成本效益分析为企业战略布局、资源精准投放提供科学指引,助力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在通信服务行业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下,构建科学准确的风险预警体系是企业及时发现风险、防患于未然的关键举措。从技术风险的角度来看,关键指标是技术研发投入占营业利润的比重。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企业不断投入研发以保持竞争力。如果该比率过高并持续上升,可能表明公司存在技术改进压力过大、资金回收周期长等风险,反之,如果该比率过低,则可能表明公司实力较弱在技术创新上处于劣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网络故障不容忽视,因为它直接反映了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正常运行时间与故障时间的比率应保持在较高水平,当该比率经常在短期内波动并呈现下降趋势时,例如某电信网络的故障率从0.1%急剧上升到0.5%,可能表明网络设备老化、技术维护不及时或新技术兼容性问题正在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并导致用户流失的风险。市场风险预警必须重点关注市场份额变化率和客户流失率。市场份额就像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其变化趋势直观地反映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如果市场份额连续几个季度下降超过3%,则意味着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减少,竞争对手的策略有效,公司需要快速调整市场策略。客户流失率是市场风险的有效晴雨表,服务质量是否薄弱还是竞争对手为市场带来了有吸引力的报价。以某通信公司为例,业务竞争力不足,客户流失率一度高达5%,为监控信用风险,重点关注流失量贸易应收账款率和信用损失水平。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如果这个指标还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应收账款回收缓慢、资金流通受阻、信用风险堆积。信用损失率直接反映了公司的信用损失风险,当信用损失率超过5%的预警限额时,公司的资金链将受到考验,必须加强信用评估和催收管理。指标阈值应根据行业特点、公司历史信息和战略目标动态调整。对于技术领先的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的份额门槛可以提高;对于注重市场拓展的企业,对市场份额变化的容忍度可以相对宽松,监控频率根据各种指标的性质设置。技术风险指标中网络故障的数量必须实时监控。信用风险指标以月度监测为主,并结合季度深入分析,保证了资金安全。这一全面、多层次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为通信企业构筑了坚实的风险防线,助力通信企业稳健前行。

结语:本研究重点研究新形势下通信服务业的财务管理创新策略。面对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加剧、政策法规变化等新形势,技术创新正在推动商业形态的变革,新公司的投资决策、成本核算和收益管理导致价格战频繁、服务需求增加。展望未来,6G、物联网、量子通信等最新技术在通信服务业财务管理中的逐步成熟和广泛应用,将为通信服务业财务管理开启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和深刻变革。6G技术的超快、超低时延和超级连接特性将创造更多高附加值服务,如全息通信、智能触摸屏、数字孪生城市等。财务管理必须未雨绸缪,准确评估这些新兴企业的投资回报,优化资本配置,帮助企业抓住市场机遇。通信服务领域财务管理必须紧跟顶尖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创新理念和方法,加强战略引领、风险防控、资源整合,为通信服务行业蓬勃发展增添稳健的金融动力,帮助通信服务企业更好的驾驭全球数字化浪潮。

参考文献:

[1]杨英杰.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浅析[J].纳税,2020(14)

[2]陆建良.新形势下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20(10)

[3]何晓莲.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思考[J].财经界,2020(13)